数列是高考的难点,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都有哪些基本知识呢?
导论: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遇到这样一道题目:1+2+3...+100等于多少?这道题目不知让多少学生伤心难过,又不知道让多少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当然也有勇于挑战的学生,最著名的是一位叫作高斯的学生,他是德国人,他巧妙地求出答案,后来他的这种计算方法被数学界定义为“高斯定理”。
从高中数学的角度来说,1+2+3+...+100是等差数列中求前100项的和。学过数列的都知道这个是等差数列中最简单、最容易的数列。好奇的同学会问,到底什么是数列呢?下面就介绍数列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最后有两道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数列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
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数列里的每个数叫作这个数列的一项,各项依次叫作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项,... 第n项,...,第一项也叫作首项,最后一项也叫作尾项。

2、数列的表示:通常用带数字下标的字母来表示数列的项,例如第一项可以用a1表示,第五项可以用a5表示,第n项可以用an表示。通常也把数列简单记为{an}.
3、应用的实例:例如数列2,5,8,11,14,... 3n-1...,第一项是2,第二项是5,第三项是8,第n项是3n-1.

二、数列的通项公式
1、通项公式的定义:
一个数列{an}的第n项an与项数n的关系,如果可以用某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就是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记作an.例如数列3,6,9,13,15,18,21,...3n,它的通项公式是3n.
2、两种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等差数列中,通项公式an=a1+(n-1)d,这个式子中的n是项数,d是公差。如果知道等差数列的第一项,又知道公差,就可以求出通项公式,如果知道某两项,也可以求出通项公式,例如知道第m项和第n项(n>m),则可利用an=am+(n-m)d求出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xq^(n-1),这里的q是公比。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如果知道第m项和第n项(n>m),则可利用an=am x q^(n-m)求出通项公式。
3、其它数列的知识点
前n项和的求解中,等差数列表示为Sn=n(a1+an)/2或na1+n(n-1)xd/2;等比数列中Sn=(a1-anq)/(1-q),等差数列中有中项,若数列中a,b,c满足2b=a+c,则b是中项;若等比数列中,a,b,c满足,b^2=ac,则b是中项。

三、数列题目的求解
1、设二次函数f(x)=ax^2-x,若f(1),f(-1),f(3)/3成等比数列,则a等于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f(1)=a-1,f(-1)=a+1,f(3)/3=(9a-3)/3=3a-1
若f(1),f(-1),f(3)/3成等比数列,则(a+1)^2=(a-1)(3a-1)
整理可得a(a-3)=0,a=0或-3,a=0不符合题意,所以a=3

2、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Sn,且S10=100,S30=900,求S50的值
解:从题目可以知道(a1+a10)x10/2=100,(a1+a30)x30/2=900
可得a1+a10=20,a1+a30=60, 根据an=a1+(n-1)d可知a10=a1+9d,a30=a1+29d
所以a1+a1+9d=20,a1+a1+29d=60 由此可以解出a1=1,d=2,则a50=99
S50=(a1+a50)x50/2=2500
解法二: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S10,S20-S10,S30-S20,S40-S30,S50-S40成等差数列,所以2(S20-S10)=S10+(S30-S20),把S30=900,S10=100代入可算出S20=400
由数列100,300,500可知公差是200,则S400-S300=700,S400=1600,
S50-S40=900,S50=2500.

总之,数列在高中的数学中约占15%左右的份额,高考中是必考的题目。学生一定要在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难题的解答,数列题目不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灵活变通能力,题目非常活,因此要多思考数列的各种变换,多解答数列的题目,越来越由解题经验,考试中也可以获得好成绩。
备注:本文图片大都来自百度网络,若有侵权,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