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北上广(现在的一线城市叫“北上广”)
现在媒体热衷于给全国城市进行排名,依据经济发达程度划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等,其中一线城市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最为无可争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北上广”。

说到“北上广”,其实它代表的是一种在中国最前沿、最时尚,同时也是最忙碌、最紧迫的生活方式,就像影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北京女子图鉴》里的男男女女们那样。
如果时光倒流回八十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你会发现那时候的一线城市里的生活,似乎和今天的北上广也没什么不同,一样有高楼大厦,一样有当时最忙碌的男男女女们,不同的只是那时的一线城市叫“上青天”。

民国时的“上青天”,即上海、青岛和天津,在近代之前还都是中国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小县城,但自清末民初海禁大开之后,它们在短短一二十年间,迅速崛起为中国最顶尖繁华的一批城市。
上海自不必说,民国时堪称是当时东半球最繁华的城市。青岛也很强,中国第一辆自行车、第一辆汽车、第一座现代体育馆、第一座现代水族馆等都是青岛的。

除此之外,青岛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纺纱、印染、机械制造等异常发达,纺织工业规模仅次于上海,其生产净值常年稳居全国前五位。
而天津就更厉害了,自从清朝覆灭之后不久,天津就稳稳的成为了北方第一大城市。清末民初的很多新鲜事物,比如新式海军、陆军、警察制度、电报、电话、铁路、现代邮政、西式大学等,都是从天津开始引入中国的。据统计,1949年天津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南京和青岛的总和。

有意思的是,如今虽然近百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但据最新统计,上海、青岛和天津这三座城市现在依然位列中国十五座一线城市之列,堪称新版“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