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永朝,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2019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智能经济”的概念,数字经济在经历了从PC的发明和普及,到PC物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将会进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的新阶段。李彦宏预测,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
2020年9月,李彦宏新书《智能经济》出版,剖析人工智能、新基建与智能经济的关系,探索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新范式,展望智能经济下的思维转换、经济变革、产业转型、服务治理与社会生活的新图景。
11月底,在百度、苇草智库、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十四五’规划与智能经济远瞻-----智能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他对智能经济发展的理解,以下为演讲稿实录。
今天活动大的主题是智能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这个议题真的很大,在几十分钟时间里面想把学习体会说清楚是很难的。
勉为其难,我抓一个要点,叫互联互通。一下子就进入主题,大家会觉得有点生硬,所以下面先说两个小的新闻,其实是旧闻了,都是上半年的事。
互联互通是智能经济核心抓手
在上半年5、6月份的时候,有这样一条小新闻,可能大家都注意到了,美国硅谷有一家公司叫Open AI搞了一个算法叫GPT-3,GPT-3算法一下引爆全球。大家都觉着这个算法牛得不得了,在座也有几位搞算法的,肯定关注到GPT-3。这个算法牛在哪里呢?据说它有1750亿个参数,进行各种文本挖掘、深度学习,用通俗的解释就是,有了这个算法以后,文案工作基本上就交给它了,你把你写的讲话稿、发言稿、写一篇小作文甚至写一篇小说,关键词抓给它,很快就给你出来一个东西。据说它有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应用场景,那就是水军。无数的水军,让人工水军就失业了。
上面的案例是开玩笑,GPT-3真正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它可以给一些律师、咨询顾问、研究工作者等做非常好的学术助手。由这条新闻我们可以感受到智能经济就是用技术推动的。
第二个新闻,那就是“请您提前出示健康码”。“健康码”说明在这种疫情的状态下,一个社会能不能很快进入到一种联防联控,进入到一种应急状态,并且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的社会组织状态。当然,毕竟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老年人没有手机或者不会用手机,你让他拿健康码的确勉为其难。后来很多机构意识到这个问题,做了很多补充,反映了智能经济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挑战。
通过这两个新闻我想说,第一,智能经济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第二,它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下,这波大家都在讨论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第四次产业革命,我们能不能思考一下它背后代表着什么?
所以我就用这张图阐述一下我的思考,第四次工业革命总是跟前三次相比较的,第一次蒸汽机,第二次电力革命,第三次自动化、信息化,现在到第四次了,看起来它是一个自然延长。除了自然延长之外,还有一些更多的增量思想。前三次工业革命我把它总结成效率革命,前三次革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更高、更快、更强,或者说速度、效率。《智能经济》这本书的副标题叫“高质量发展”,到底什么叫高质量,高质量要在哪里高质量?
所以,第二个问题应该是公平问题,高质量应该体现在社会公平上。高质量不单纯指的是发展的经济质量、经济水准,而是指普惠。最近大家都在学文件,十九届五中全会我们都在学,其中重要的一条叫做全民共同富裕,这就意味着发展效率和发展公平的问题已经被同时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些和智能经济有什么关系?我想用一句话总结,互联互通其实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抓手。
智能经济将带来三大变化
这就意味着在智能经济之后,可能会带来三大变化。
第一大变化,从20年前互联网说起,传统的高科技都是以颠覆的的姿态存在于世,科技颠覆的力量和解构的力量大家都能感受到。可是今天谈到智能经济,除了谈颠覆,还要谈融合。《智能经济》这本书讲了很多大融合的问题,也包括很多产业融合的问题。融合不完全是向传统的旧的生产方式告别,反过来是要手牵着各个传统产业一起走向数字经济。
第二大变化,从纵向到横向。我们过去对信息化很熟,信息化很多是一个条条上就吃通的,比如税务信息化、公安信息化、金融信息化,银行信息化,一杆子插到底,最后我们把它叫条条信息化。但是这回带来很多问题,那就是产生很多是孤岛,数据孤岛、系统孤岛、应用孤岛等等。所以,智能经济更多要从纵向信息化走向横向信息化,横向就是跨界。很多做农业的朋友跟我讲,他说现在搞农业数字化有一个重要的提法叫做“三产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这就是横向打通。
第三大变化就是基础设施。原来很多互联网公司,在20年前就已经进入平台经济时代,但是今天这个平台经济已经需要升级了,它需要到2.0版,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自己也在探索从平台到生态的做法。什么叫平台到生态,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把门打开,实现真正的开放。
所以,智能经济就是依然以技术为依托,但是会带来这三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下面我就简单比较一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经济之间的区别。
过去讲的信息化好比盖大楼,建一个BOM系统,企业建一套ERP系统,所以我们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这是从25年前三金工程开始的,国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等,这些就是信息化,相当于把原子转化为比特,从A到B。
数字经济强调A+B,美国人叫数字孪生。在智能经济里面更进一步到平行智能,所以现在工业系统里,对工业软件、工业仿真、模型、大数据非常关心,因为大家已经意识到未来的智能世界不仅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克隆版。
随之而来非常重要的第二条就是,过去强调应用,工信部从十年前就讲两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今天到了智能经济时代,就有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人机再分工。人和机器下一步的分工边界是什么?很多人提出这样的忧虑,就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经济会导致大量的产业重构,其中一个令人忧心的后果就是很多人变成无用之人,就是你的工作没了,你的职业消失了。这个可能是表象,但是最后要落实在人和机器的再分工上。
我们上次一个论坛上,王煜全老师讲到一个观点,他说以后很多机器需要通过人来训练它,一种新的职业就创生了,比如你是一个厨师,可能80%的后厨都被机器人取代了,厨师还能干什么呢?那就是用你的经验训练机器人。
第三个就是平台、智能到生态。什么是生态?最后就是互联互通。
所以,对于智能经济我想落在一个点,就是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这几个字可以有丰富的内涵去解释,我用一个最笨的办法解释,我觉得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做[活]。
过去讲做大做强,不管是从体量、效率、规模、竞争力上做大做强;但是今天更多强调的是要有活力、有敏捷性,能够灵活应对现在日益千变万化的外部世界的挑战。为什么说互联互通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通过今年的特殊大环境让我们感受到,2020年除了疫情之外,还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国际背景、发展环境、宏观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中央也提出来双循环的重要举措,大家也都认识到双循环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更不是简单的应对之策,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互联互通是智能经济的核心问题。
智能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特征
智能经济并不是简单地用技术武装到牙齿,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形成一张协同互通共赢的网络。所以就是全时在线、全域在线、场景贯通,首先应用场景一定是跨越式、跨平台的,这是它的第一个基本特征。
第二个特征就是要进行平台化的升维,平台要变成2.0版本。过去的平台是1.0版的,1.0版的平台有一个直观的后果,就是某种意义上它是封闭的,它是属于占山为王式的平台,因为发展路径和发展过程的问题,沉淀为某一个局部的小平台。不管是在出行领域、金融领域还是在制造领域,都有这样一些平台。这些平台下一步怎么互联互通,资源怎么共享、界面怎么变更共享机制以及资源流动都很重要。
第三部分就是增值。互联互通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前一段时间引起业界波澜的,比如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平台反垄断的指南出台,业界还是引起很大的振动和反思。过去五年来的金融理念,央行有一系列的三部曲,2017年成立的网联,2018年成立的信联以及去年开始推进的DCEP央行数字货币。今年10月份央行已经有4个城市在做试点,深圳罗湖区发了5万小红包,数字人民币红包鼓励大家使用。北京可能在2022年的冬奥会上进行数字货币试点。这件事情充分说明央行已经对金融科技智能化下一步的蓝图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数字人民币将会肩负着下一步金融科技转型的重要使命。
所以我在银行讲课的时候会提到,2018年央行发布一个中国金融发展报告,报告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公司要回归科技本业,去金融化。这个报告潜台词就是传统银行要强调主体责任,确立主业意识,发挥主动精神,这叫三个“主”。传统行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经济建设过程中,这三个“主”都存在。不要总认为自己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技术上赶不上互联网公司,这是一个误解。回归主业,不仅是对金融业如此,对很多行业都面临同样的挑战。
《智能经济》里面有大量的行业应用案例。不管是金融行业还是传统的制造业、医疗、教育以及民生服务,不同的领域都必须强调主体责任,树立主业意识、主动精神,这样才是理解智能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
智能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最后我讲一下数字货币、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等在智能经济里怎么面对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一瓶啤酒过去怎么喝?10块钱一瓶,扫码支付,对嘴喝,这就喝完了。这个场景在传统的商业逻辑中有两条线。第一条,物流、资金流是逆向流动的。第二条,资金流的逆向流动滞后于物流。买啤酒的10块钱扫完码之后,到了商店小老板的口袋里,一个月之后小老板跟批发商结一次账,三个月以后批发商跟地区总代理结一次账,半年以后总代理跟工厂结一次账。所以传统的商业逻辑有两大特点,第一,现金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和物流的流动是逆向流动。第二,现金和信息的流动永远滞后于物流的流动。我把它总结成一句话,财富的生产、财富的消费和财富的分配是异步的,这就是传统工业时代的通病。
今天我们谈智能经济,我认为这个问题必须正视。传统的生产、消费和分配异步的问题今天可以解决,或者至少可以同步解决。
假如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都在同一个区块链上,或者都在同一个智能链上,或者都在同一个智能生态上,或者大家都在使用数字货币,它的消费逻辑就变了。它不再是扫10块钱到了小老板口袋里,再10块钱逆向走。这瓶啤酒扫码支付之后,这10块钱立刻分解成100个支付项,瓶盖2毛钱,瓶子上的广告5毛钱,这瓶啤酒分担着银行贷款2厘钱。150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已经说清楚了,这个叫“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劳动”。在资金不能逆向归集完成之前,分配是不能进行的。每个人拿到的工资是上个月的工资,啤酒厂里面工人拿到的工资跟某一瓶啤酒之间没有关系。如果我们有了智能经济的手段,如果生产过程、营销过程、消费过程都到了一个链上,财富分配就有了瞬间直达末梢节点的可能。
换个角度想,以后百度收费条款都是这样的,不要什么广告费了,看一眼2分钱,点一下2毛钱,按消费计费。其实这个理念20年前就有了,只是没有技术手段。今天有了智能经济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让生产、消费、分配可以并发解决。工业时代的一个重要的遗产,其实就是在经济学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分离,微观经济解决生产消费的问题,解决资源均衡的问题;宏观经济解决税收问题、财政政策问题、货币政策问题、国际贸易问题。可是我们越来越发现宏观经济缺乏手段,宏观经济的那些数据都不是大数据,所以一个非常未来画面感的想象空间就出现了,这个想象空间就是未来的智能经济将不再有宏观、微观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意味着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和分配过程史无前例地第一次出现并发和叠加的可能,这就是智能经济的全部魅力。
所以再回到前面的题目——互联互通,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互联互通?因为只有互联互通才能为智能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未来可能。所以我们今天已经不是在讨论智能经济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回答了,我们要回答的是智能经济需要怎么做。
书名: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态
作者:李彦宏著;张晓峰,杜军主编
出版时间:2020-09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页码:422
定价:88.00
包装:精装
内容简介: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与生活方式,也在改写生产关系与发展模式。随着以算力、算法、大数据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的“底座”,数字经济正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
2019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智能经济”这一概念,《智能经济》一书是他对这一概念的首次系统阐释。
这本书聚焦智能经济,厘清其理论概念与技术基础,剖析人工智能、新基建与智能经济的关系,探索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新范式;描摹不同垂直场景下产业智能化的问题、前景、逻辑与路径,构建中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线图;展望智能经济下的思维转换、经济变革、产业转型、服务治理与社会生活的新图景。同时,李彦宏在这本书中首次全景式展现了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和布局,真实回顾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的10年间,在技术选择、产品方向、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开放生态等重要问题上的思考与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