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和珅(历史上)
说到和珅,最深入人心的应该就是《铜牙铁齿纪晓岚》里王刚饰演的反派和珅,王刚老师用他精湛的演技,生动的诠释了一名可爱又迷人的反派和珅,但实际历史上的和珅和剧里不一样。

历史上的和珅不仅长相俊美,更是武艺高超,是当时少有的文武全才。

回看和珅一生,虽贪腐成性、独揽大权,却从不敢乱政,帮助乾隆皇帝处理了许许多多国家大事,这可能也是乾隆不治罪于他的根本原因。
-
和珅出身权贵,少时失亲,老成世故
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九岁时父亲亦因病去世。带着幼弟在本家讨生活,早早明白事理,早早练就了察言观色能力,早熟、心思活。
-
遇名师,参科举,攀高枝
少年和珅,得名师吴省钦、吴省兰喜爱,努力学习,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十八岁娶直隶总督冯英廉之孙女冯氏,得到贵人相助,参加科举虽名落孙山,但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开启平步青云的官场生涯。
-
沐皇恩,揣圣意,平步青云
"轻车都尉"的职位,需常伴乾隆左右,和珅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察言观色,揣摩圣意,和珅可谓炉火纯金,得到乾隆重用、扶摇直上。
据《郎潜纪闻》记载:"一日,警跸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 《论语》 '虎兕出于柙'三语。扈从诸校尉及期门羽林之属,咸愕眙互询天语云何。和珅独曰: '爷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上为霁颜。问:'汝读 《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奏对皆称旨。"善于揣摩圣意的和珅深知,此时乾隆不高兴,所以借《论语》里面的话的迎合巴结乾隆。《论语》一事之后,和珅便得到了提拔。
乾隆三十四年至乾隆四十二年,和珅一路高升,后升至户部左侍郎,兼署吏部右侍郎,又兼步军统领。
-
多才多艺,文武皆可,善理财,外交能力一流
单凭溜须拍马,揣摩圣意,和珅断不能达到位高权重的高度,关键还是真才实学,和珅是个不可多得的既能文又能武的人才。
自学了藏语、英语,乾隆与班禅交流时,和珅便是当中的翻译。马尔嘎尼带领英国使团访华时,也是和珅用英语对答如流,被评价“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
和珅人生最巅峰的是身为《四库全书》总裁官,而纪晓岚只是和珅手底下的众多编纂官之一。可见和珅文学造诣。
都知道乾隆喜欢下江南,穷兵黩武,这些都耗资巨大,几乎造成国库的衰竭。和珅理财能力一流,帮助清朝国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收支平衡”(当然,他自己贪的也不少)。正是和珅的理财能力,创造的这些财富,才支撑起了乾隆皇帝的 "十大战功" "六次南巡"。
和珅在武学、统兵上的才能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武将。在他担任御前侍卫和步兵统领时期,参与了安抚、镇压甘肃撒拉尔番回民起义以及台湾林爽文起义,并因此被晋封三等忠襄伯,赐紫缰。

-
利欲熏心,权势独揽,走向死亡
李侍尧案和珅私吞一大份财产,加上乾隆的赏赐,初尝掌握大权大财的滋味,以致后期利欲熏心,贪得无厌。
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后大兴文字狱,排除异己。阿迪斯事件,和珅陷害近半数武官。控制科举制度,肆意纳贿,垄断朝廷士子,令乾隆末期的士子“几出和门”。
乾隆暮年,和珅把持朝政,架空嘉庆。乾隆、嘉庆两帝的人身自由受到和珅很大的限制,身边被和珅安排的间谍围绕。如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一例。
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约等于当时大清15年财政收入,落网10天上吊自杀,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认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是因为和珅才保留了下来。他也留有诗集《嘉乐堂诗集》,从中可以看出和珅的文学和书法之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