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题活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开展教学主题活动)
“生动课堂”再续力 “学科理解”促提升
在新课程标准重新定位,新教材教学从一轮走向二轮,新高考部分学科将从“浙里”走到全国的当下,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的学科理解如何更深入?课堂如何有效翻新?高考如何高效应对?在风起云涌的课改“新浪潮”中,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一直致力于将“三新”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困惑转化为研究和实践的动力。10月,该校举办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学主题活动,活动分“生动课堂”教学评比、新高考卷研究论坛和“学科文化”展三部分。
01、“生动课堂”教学评比
“生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扎根于学校深度构建的“生动课堂”传统生态,倡导新教材背景下基于“学科理解”的“生动课堂”实践新生态,力求通过教学评比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研究、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活动由教师们自主报名参加,分文科组、理科组开展。




经评委打分,范焱芳老师和邬甜华老师分别获文科组、理科组一等奖。


“生动课堂”教学评比进一步强化课堂中“生成、生态、生命”、“互动、灵动、智动”的基本内涵以及“学习目标驱动、主干问题触动、小组合作行动”的基本要素,加深了老师们对新教材教学和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思考,增进了教师的课堂认识和学科理解。
02、新高考卷研究论坛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通过举办新高考卷研究论坛增强高三复习备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高三备考效率与质量,提升对新高考的研究水平,并推动新高考卷研究成果的共享和进一步推广。



论坛分文科和理科两个分会场进行,语文组刘少龙、数学组王蓉、英语组方蒙艳、物理组杨青华、化学组邬兆宇、生物组朱若兰、政治组吴亚萍、历史组王东、地理组赵成辉、技术组朱新葵和唐立勇等11位老师分别代表各自的备课组进行了研究成果分享。每个组的分享都基于组内教师的充分研究、交流,以新高考卷为载体,分析试卷总体结构、题目对应的考查内容以及对教学的启示,深入研究考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等问题。



论坛最后,汪纪苗校长和叶琪飞副校长分别对理科组和文科组进行了点评。
汪校长从试题研究的三重境界切入,提炼了各学科的发言重点,肯定了各备课组的研究成果,提出新高考研究应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把握课程改革方向、课堂教学方向和高考测评方向,实现教学评一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应试能力。最后,汪校长介绍了新高考命题的十大原则、六大要求,结合实例阐述了命题的结构性变化和功能性变化。

叶副校长从文科组论坛分享的共性—“情境”切入,提出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新高考更具整合性、灵活性、挑战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并结合高考评价体系中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分享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要求老师们要始终围绕核心素养,理解课改方案、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研究学科多维细目表和学科思维导图。
本次研究活动深化了老师们对学科本质、新高考评价体系和核心素养考查方式的认识与理解,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了学科育人水平的大提升。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作为深入研究高考试题的起点,精进业务、深耕教学,继续在统合做题者、命题者、阅卷者等多重视角的基础上研究考题、指导教学,将优秀的经验和策略不断优化和传承。
03、“学科文化”展
教师的学科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科认识,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学校鼓励学科组通过小型竞赛、学科实验、模型展及文化展板的形式凝练学科特点、展示学科文化,以此增进教师的学科理解,提升学生的学科认识。
在本次活动中,语文和政治学科分别举行了学科特色小竞赛。


政治“千锤百炼”知识竞赛
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进行了学科实验开放和展示活动。



生物和地理学科还进行了模型展示,数学、英语、历史、艺术则通过文化展板的形式展示了学科文化和特点。




各式各样的“学科文化”展示中老师们各显神通,学生们热情洋溢。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加深学科认识和理解的同时,也为单调繁忙的学习生活平添乐趣,也成为秋日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生感言
地理实验
上周的地理课,可以说是一节令人难忘的实践活动课。我们在地理教室,用一包包粘土,齐心协力的完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作品——陡峭的峰林、梦幻的溶洞、奇特的风蚀蘑菇、多样的沙丘……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了各种地貌形态的主要特点,感受到了高中地理学习趣味性和自主性,在欢笑中收获了知识,印象深刻。
——104 项予晗
我们小组制作的是海岸地貌模型,同学们互相合作,共同动手,提升了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使书本知识也生动形象起来,我们也在实践中近距离感受到不同地貌的魅力,跳出课本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104 张晟鸿
生物实验
今天我参与了琼脂糖凝胶的制作,从精神层面感受到了科研的精益求精。我用微量可调移液器精确地吸取样品并在琼脂糖凝胶上点样,全神贯注地将样品无误地加入点样口中,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手到、眼到、心到”。整个实验过程,从理论到实践,让我们眼界大开,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科学精神。
——103 计知远
本次实验让我对分子生物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实验设备的使用,如PCR仪、电泳仪微量可调移液器等。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比较严谨,不少器械需高压蒸气灭菌,并且取样的量非常小,以微升为单位。通过实验我详细了解了PCR与电泳的原理,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感谢学校提供如此好的机会能让我们以实验的方式学习。
——103 全洋立
化学实验
蓝瓶子实验刚开始进行的并不顺利,失败了一次的我们又仔细研读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最后终于成功达到实验的理想效果。看着锥形瓶中渐渐褪色、经振荡后又变蓝的溶液,我们由衷感到开心。实验的过程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再小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化学实验也需要耐心等待、反思才能收获。
——101 李皖宁
今天,我们在化学实验室利用双氧水、碘化钾和清洁剂(发泡剂)做了“大象牙膏”的有趣实验。利用碘化钾可使双氧水迅速产生氧气的特点,大量氧气放出使清洁剂产生大量泡沫,如同挤药膏一般快速涌出。化学其实很有趣,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原来都有背后的本质。
——101 陈哲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本次主题活动通过“生动课堂”评比、基于“学科理解”的新教材、新高考研究分享以及学科文化建设展示等方式,为新背景下的新教学、新高考的可为和有为提供了可参照的模式,很有启发性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