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笔是什么意思(辨析“意象和象征”“铺垫和伏笔”)
在阅读题中,同学们常常因为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时,有些同学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
一、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二、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三、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四、总之,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
表达方式和修辞容易掌握,它们是比较固定的。表现手法是写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能讲常见的表现手法。举例区别如下: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3、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4.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顶真、互文双关、反语、通感、反复、引用等。
5、.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意象、象征、衬托、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铺垫、承上启下、首尾呼应等
6、不同文体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引经据典、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烘托、铺垫、伏笔、实写、虚写等。
古诗词: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
五、关于表现手法“意象和象征、铺垫和伏笔”的通俗解析
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难掌握的是意象、象征、铺垫、伏笔,下面我通俗地解析一下,相信看完下文,以后再在阅读题中偶遇它们,你一定能快速认出来。
1、意象和象征:(1)意象,阅读题,特别是诗歌的阅读,经常会问到:用什么意象表达情感的?所谓意象就是表达意思的具体形象,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形象。比如《梅岭三章》中诗人用“泉台”“烽烟”这两个具体形象作意象,表达了“”革命征程很艰辛”这个意思。
(2)象征比意象复杂一些,是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事理或感情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象征。象征是用形象征服你,让你明白道理的。比如《白杨礼赞》中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用白杨树这个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不屈不挠、挺拔向上的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
(3)意象和象征都是通过“象”表达作者的意思。意象,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象征,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比如,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鱼象征年年有余;蛇象征邪恶;狐狸象征狐媚的女人;狗象征忠诚。
2、铺垫和伏笔:二者都是小说的表现手法。(1)从形式上来看,铺垫,又要铺陈又垫高,肯定要说很多话了,语句较多,比如一些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甚至人物描写等就是铺垫;而伏笔,伏者,埋伏也,就好比埋了个地雷,后面一踩才会爆炸。伏笔是隐含性的话语,是暗示性的话语,言语很少的,点到为止。(2)从作用来看,伏笔与下文承的“点”有一定的距离,很多时候甚至是文首与文尾的距离。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铺完环境、景物,就垫高舞台让人物出场。
(3))比如《背影》的开头写父亲差使交卸了、祖母死了,家中光景惨淡,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是铺垫,处境如此艰难父亲已经疲惫不堪,却仍然时时刻刻挂念儿子,这才是真爱呀。在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前,作者又铺垫了父亲是个胖子,胖当然爬月台会吃力了,这样铺垫,让感情更加真挚。
(4)伏笔是暗示后文情节的。比如《项链》中有三处伏笔,在借项链时,玛蒂尔德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当玛蒂尔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的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后说“我只卖出了个盒子”;当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并没有打开盒子,表明她对这个项链并不在乎。
《最后一课》中开始写小佛朗士上学路上看到许多人在布告牌前看什么,并且交代最近一些坏消息都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但是小弗朗士并没有去看,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写,但暗示了会有坏消息。后来上最后一课了,小弗朗士才恍然大悟上面的坏消息就是祖国已经被普鲁士占领,他们都是亡国奴了。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材全解》主编:薛金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