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和大家来分享佛家六度之一的“忍辱”。
佛教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称为“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语,译为汉语是“堪忍”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的人承受力非常强,忍耐力非常好,不管多苦的事都能承受,无论多难达到的目标都能设法去完成。
此时忍耐痛苦,是对灿烂梦想的铺垫,是对未来最强的支持。忍耐让生命没有不可承受的重量。忍耐是一切修行者必备的品德。我们不仅要“忍辱”,还要忍耐孤独、寂寞、失落、误解、伤痛和迷茫,忍耐一切可以给自己造成心灵冲击和肉体创伤的事情,唯有此,才能真正摆脱烦恼和痛苦的羁绊,抵达清净解脱的彼岸。
古时候,有个国王带着自己的嫔妃、宫女和文武百官去山里狩猎,不知不觉循着足迹来到了修行人的地方。
国王的嫔妃看到修行人在那里坐禅修苦行,都十分好奇,就围上前去询问修行人在干什么,修行人就向她们讲解修苦行的种种好处。
正在这时,国王过来看到了这个情景,心中十分嫉妒,不禁升起一股怒气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竟敢调戏我的嫔妃。”
修行人不愠不火地回答:“我是忍辱仙人,我没有调戏她们,我只是给她们讲修行的益处。”
国王不相信忍辱仙人的说法,挑衅地说:“既然你是忍辱仙人,我就看你忍不忍得了!”
失去理智的国王说完就拔出腰间的佩剑,砍下了忍辱仙人的耳朵,鲜血立即汩汩流出。
然而,忍辱仙人此时却在想:“我上求佛道、与世无争,国王对我尚且忍心下手,更何况是对老百姓呢?”于是,他心中暗暗发愿:“有朝一日,如果我能成道,一定要先来度化国王,不让百姓们牵连受害。”
国王见他岿然不动,心中不免有些奇怪,于是再一次问他的名字。
修行人仍然坚毅地回答:“我是忍辱仙人。”国王大怒,举起剑再次朝修行人砍去。
就这样,在一问一答之间,忍辱仙人的手、脚、耳、鼻全都被砍下,血流如注,痛苦不堪。
这时,忽然天摇地动,众神愤慨,鬼神们都想要来毁掉这个国家,以谴责国王的暴行。但是忍辱仙人却劝阻道:“这是由于往昔无数劫中,我因不奉行佛教, 曾经残害过他,所以如今才会有这样的果报,如果今日我以暴制暴,那么冤结就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百姓们知道了这件事,都非常痛恨国王的暴行。忍辱仙人却说:“虽然你们的国王这样对我,但其实我内心却是十分怜惜、同情他的,就如同慈母怜念自己的孩子一样。”
忍辱仙人没有一点儿嗔恨心,反而生大慈悲心对那个国王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因为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没有你,就不能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
百姓们听了,对修行人的德行无不赞叹佩服。这个忍辱仙人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行菩萨道时的前身。
佛说:“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要成就正果,就得先忍辱负重,接受各种历练和考验。试想,佛陀能修行到这种境界,是何等的气量!正是这种“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的忍耐力,使佛陀最终修得了正果。
忍耐苦难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学会忍耐吧,就算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痛苦、寂寞、清贫相伴,也要一直忍着走下去,直到成功!
能够忍受雕刻和磨炼的痛苦,才能有万人膜拜的甜果;不能忍受被雕刻的痛苦,最后只能落得个被万人踩踏的苦果。由此可见,只有经历风吹雨打的考验和苦难的磨炼,才能品尝到甜蜜的果实。
面对逆境、磨难,你要学会忍耐并心存感激,那是你的机缘。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我们的心志;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智慧;感谢中伤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砥砺了我们的人格;感谢鞭打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感谢抛弃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我们如何独立;感谢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我们的双腿······
在忍耐的过程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别人给我们带来逆境,不管是什么原因,也不管是怎样的结果,你都应该微笑着面对,因为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坚强。也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超越他们、超越自己,才能真正变得越来越成熟,从而有所成就。
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圣贤皆以忍耐为重要的品德。故而,要想成为“诸佛龙象”,就要有“先做众生马牛”的忍耐力。忍耐是一种智能、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慈悲,是一切成功必备的修养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