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贞德的真实历史(历史真实的圣女贞德是怎么回事)
关于贞德打仗的记载,可参考此战,值得指出的是,这篇文章本来是我查阅外网资料后写的,可能是被百度词条的写手直接抄去了,当然,后来的编辑者还是作了一些修正的。
这场战斗的确是英军在百年战争中屈指可数的惨败,甚至可以说扭转了战局,而这一战的胜利经常被归功于贞德本人,我想原因不外乎于:1.这场战役的实际指挥者是拉海尔(LaHire)和克圣赖莱(PotondeXantrailles),但这两人只是负责指挥前军先锋的1500骑兵。且英军是因为撤退过程中,遭到追击的法军骑兵突袭、猝不及防而遭到惨败的,所以大部分功劳确实应该归功于下令追击的那个人(贞德或里奇蒙伯爵)。

2.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帕提之战是后来的布列塔尼公爵、当时正在贞德军中的亚瑟-德-里奇蒙(ArthurdeRichemont)运筹帷幄的功劳。的确,里奇蒙伯爵是百年后期统帅法军取得战争胜利的名将,并且还是当时的王室统帅(ConstableofFrance),权威最大,很有可能参与了此战的战术制定。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里奇蒙伯爵当时因为与法王的权臣delaTremoille发生冲突,正被法王放逐,据说还是在贞德同意下,他才重返法军当中的。
此说也不能解释,为何奥尔良战役后期法军也取得了大胜,因为那时候里奇蒙还没有来到贞德军中。对于奥尔良,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当时法国守军的兵力对比英军是有优势的(英军主力兵团只有5千人),加上贞德带来的援军更是优势明显,如果法军主动出击,本来就可以轻易取胜。但是当时法军的将领却因为之前几年屡败于英军,失去了信心,所以畏缩不前。

而贞德(也可能是贞德军中的阿朗松公爵给她出的主意)坚决主张转入反攻,并通过贞德在精神上的权威(众所周知的)迫使各部将领将此方略贯彻执行。应该说,贞德带来的统一法军号令的作用不小,百年战争法军很多战役的失败,都是各方贵族争论不休、号令不齐造成的。所以,不少军事文章都将其列为指挥官乃至总指挥者,其实也不无道理。
贞德的历史的确疑团很多,最不能解释的就是贞德理论上完全是个军事外行,为何在她率军进入奥尔良之后法军就能连连获胜,让百年战争中公认战斗力强劲的英军溃不成军。因此乌克兰外科手术、考古专家,曾对古代西班亚首领的遗骨成功实施“容貌还原”的霍本科(SerhiyHorbenko)曾提供了一个假说(乌克兰整形医生获意外发现称圣女贞德另有其人;NoRestfortheLouis)——那就是“贞德”实际上是查理六世的私生女玛格丽特公主,自小出身将门,懂军事。只是查理七世为了鼓舞士气,所以将其包装成受神谕的农家女,并且还派出了阿朗松公爵(同样因为奥尔良战役成了一战成名的名将)辅佐她。此说虽然没有得到史学界的认同,但也不失为贞德神奇战绩的一个野史解释。

此外,据wiki百科统计,卢瓦尔河战役(1428年10月--1429年6月),英军总共投入11200人,法军总共投入2万人(LoireCampaign(1429))。英军在战役中的总损失高达9000人左右,其中强攻奥尔良过程中损失约4500人,贞德扫荡卢瓦尔河谷过程中损失2000人,帕提战役一天损失2500人。英军最后仅剩2千多残兵败将逃回巴黎。相对而言,法军损失比较小,在2500人左右。这个损失率放在中世纪战争,是很惊人的,甚至可以与法军在克雷西、阿金库尔的惨败相媲美。对于本来就是小国的英国来说,更是损失不起。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之后贞德本人率军连续解放了若干个大城市,甚至杀到了巴黎城下。因此,“贞德战役”的含金量可说是颇高的,其过程中法军所使用的战略战术也是很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