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四大金刚(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

黄埔军校一期名将云集,无论是蒋介石阵营,还是我党将领都有不少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在名将众多的黄埔一期,有四位国军将领被誉为黄埔一期的四大金刚,他们分别为胡宗南、宋希濂、黄维、杜聿明。这四位都是黄埔一期生中,无论是在当时的影响度,以及后世的影响度,包括当时的地位都是比较出突出的四位黄埔一期生。

今天,笔者就来聊聊黄埔一期的四大金刚。
胡宗南
1924年,胡宗南离家出走,前往浙江湖州参加别动队,与王亚樵结拜为金兰兄弟。后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 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4月被录取。5月5日入校,编在第1期第2大队第4分队,此间结识了同乡蒋介石。黄埔军校毕业后,胡宗南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

胡宗南,浙江镇海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西北王。
宋希濂
宋希濂,1907年4月4日生于富裕农民家庭。1921年考入省城长郡中学读书,受革命思潮影响,多次参加爱国活动。1923年冬,考取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所办陆军讲武学校。1924年4月,由湘军总司令谭延闿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在校期间,亲聆孙中山先生讲话,参与护卫孙中山到韶关督师。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二营四连一排少尉副排长。

湖南湘乡人,自东征、北伐、抗日到解放战争时被俘,宋希濂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71军军长、第11集团军总司令、新疆省警备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
黄维
1904年2月28日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盛源乡农家,鹅湖师范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员。1924年,因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当地乡绅交恶而被迫弃职离乡。经方志敏安排进入黄埔军校一期第二队,和周士第、郑洞国、俞济时、桂永清等成为同班同学。毕业后,黄维在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因此很快得到提拔。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2兵团司令长官,俗称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

蒋介石素来推崇曾国藩的识人之术,用人考究资历。而黄维本身就是黄埔一期嫡系,深得蒋介石器重。1928年秋,蒋介石成立陆军第11师,钦点黄维任该师团长,同年前往陆军大学深造,在校期间黄维曾多次受到蒋介石单独训话。1933年,一直欣赏德国军事教育的蒋介石一纸批文送黄维去了德国考察。1938年,蒋介石把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交给了黄维,34岁的黄维任军长。黄维深得蒋介石信任,不但30岁就当了师长,从师长到军长也只用了四年。
杜聿明
1924年3月,杜聿明和堂兄杜聿鑫、陕籍青年阎揆要、关麟征、张耀明等十一人,从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轮南下广州。在校期间,对学习从不马虎,军校设置的步、炮、工兵等军事课程、战术战法和队列操练的演示、模拟等,他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极认真的学仿。一期学员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何应钦第一教导团第一营第三连当见习官兼军需上士。

陕西米脂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抗战时期担任过第五军军长,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成为蒋介石的救火队长,指挥参与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虽说他担任的都是副职,但是蒋介石特别信任他。

从以上四大金刚的职位官衔来看,胡宗南的官衔要高一些。实际上,如果杜聿明、宋希濂、黄维没有在解放战争被俘虏的话,也有可能后来升为一级上将。而宋希濂与杜聿明的级别差不多,而黄维的职位稍微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