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包括哪两个时期(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阶段呢)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历史发展阶段。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期的时间范围一般来说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则是前770年—前403年)。战国时期一般来说,是指公关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广受关注的历史阶段。

春秋时期开始于周平王的迁都,周平王将都城迁往了洛邑,自此以后,周王室的统治一落千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个诸侯国的实力与日俱增。春秋时期的这一称谓的源于同时期鲁国的一步大作——《春秋》,历史学家为了叙事方便,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春秋时期总共295年,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群雄竞起,有春秋五霸,这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时期,开始于三家分晋,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火纷飞。战国时期包括春秋乱世,百家争鸣和大秦帝国的崛起这几个阶段,尽管战国时期动乱不堪,但是战国时期我国在农业发展、文化、思想、政治和军事上都极为繁荣。战国时期地理格局是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魏国在中间。而这在这七个大国中,有三个诸侯国的势力极为突出,这三个诸侯国自西向东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周围,而这三个诸侯国分别是秦国、楚国和齐国。
春秋战国时诞生了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出现促进了时代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其中儒家里有孔子、孟子,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除了儒家以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道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致虚守静、无为而治。
从考点上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整个中国历史部分的重点考察内容、尤其是在思想文化、经济发展和政治演进上,考生应当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