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范爱农主要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范爱农的内容概括)
《朝花夕拾》范爱农的内容概括:作者鲁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相处的几个生活片段,讲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投身革命,辛亥革命后又惨遭迫害的遭遇,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这位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范爱农》是一篇回忆散文,或者说是一篇为范爱农写的,迟到的墓志铭。文中的“我”姑且认为就是鲁迅先生本人,所写的是他和范爱农的三个交往片段,以及一段追忆。
全篇《范爱农》,感觉很少正面写范爱农,而是用了一些细节和白描手法来表现。那么范爱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范爱农是个彻底的革命党。其次,范爱农是个心思细腻且敏感的人。最后,范爱农还是个干事的好手,可惜生在黑暗的时代。
范爱农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朝思暮想的就是革命成功,中国能像美国一样,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人人有工作,个个有价值,大家一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最后建成一个大同社会。所以,范爱农不仅有革命的一面,也有建设的一面。
且看绍兴光复之后,范爱农做了教育部门的监学,他穿的还是以前的布袍子,不图个人富贵,也不再喝酒,只想把自己的身心都注入到工作之中,办新式教育,培养新式的人。搞行政工作的同时,也兼职教书育人,忙起来不知春秋,心中则甘之若饴。

可惜这样一个干劲十足的人,没有生在好时代,在黑暗的时代里,人人求苟活尚且不易,哪里能发挥个人价值,哪能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民族的事业结合。所以,军政府一旦露出反动的獠牙,范爱农也就遭了殃,没了工作,再次丢了魂,最后自动地丢了命。
在这短短的一篇《范爱农》里,鲁迅自我批判的力度也是猛烈的。“两次摇头”而与范爱农结下梁子,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鲁迅虽然是批判现实的高手,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分析个底儿掉,但是这种批判更多的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根本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以为维新了,中国自然会变好,以为推翻帝制了,民族劣根性也会一笔勾销。
几个人在火车上让座,鲁迅觉得他们不可救药,以为人就是被这种等级制给毁了,结果那群留学生中,很多人都成了革命烈士,他们并不是灵魂干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