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是什么(问渠那得清如许)
是设问的修辞。
设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修辞手法。设问最显著的特点是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答案已暗含在文章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这两句诗是一问一答,所以是设问的修辞。

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对偶等。我们来简单说一下这几种修辞的特点。
比喻,把甲事物比喻成乙事物,二者具有相似的特征。拟人,把事物当做人来写,用含有人的动作的词赋予事物人的特征。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结构、语气、内容的排列在一起的句子。设问,简单说有问有答或有问无答,答案暗含在句子中。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反复,是两次或以上同一个词语或者句子重复出现。夸张,为了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把客观事物特意夸大或缩小。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
我们来拓展一下设问修辞的知识,比如设问修辞的作用和与反问的区别。我们先来说设问的作用。
设问的作用:能够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使论点突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我们就拿题目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分析一下。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诗人后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提出问题为什么池塘的水这么清澈,引人深思,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要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使说理更加让人信服。

在做题时,有些同学总是把设问和反问弄混,那是没有掌握牢固这两种修辞的根本区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二者的区别。
反问的定义: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子中。而设问没有反问的意思,是一问一答或答案暗含在文中,引发人探讨。这是两者的最显著的区别,我们来举一组例子:
设问: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管束自我的行为。
反问: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呢?
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课本中常见的设问修辞的句子: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4、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5、青春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我的回答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切的青春最美。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1、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结语】:区分一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要认真地分析句子,从句子最典型的特征入手,然后根据修辞的特点对号入座去分析,再多做题,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快速掌握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