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是什么时辰(“鸡鸣”“人定”是几时)
“鸡鸣”“人定”是几时?
《孔雀东南飞》一诗中,中有许多带有时间词语的诗句,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等,其中的“鸡鸣”、“黄昏”、“人定”等词语均表示时间。要问,这些词语所表示的具体时间相当于现在北京时间的几点钟呢?
我们知道,古代没有钟表,古人主要是根据天色,以及有时间规律的鸡叫和人们日常食宿时间等来计时的,因此,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分别给以固定的名称。
据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古无以一日分为十二时之说”条引杜预注《左传》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晡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据此推算,这十二个时辰对应的北京时间应是: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子时,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鸡鸣】又名荒鸡。丑时,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平旦】又称昧旦、昧爽、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十二时辰的第三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此时是昼夜交替之际。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卯时,十二时辰的第四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本时段内,太阳由刚刚露脸,以至冉冉升起。
【食时】又名蚤(即“早”)食等。辰时,十二时辰的第五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此时是古人吃早饭时间。古人一日两餐,相对于今人来说,早饭较晚,晚饭较早。
【隅中】巳时,十二时辰的第六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午时,十二时辰的第七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日昳】未时,十二时辰的第八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此时太阳逐渐偏西。
【晡时】又名夕食等。申时,十二时辰的第九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古人吃晚饭的时间。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酉时,十二时辰的第十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此时太阳快要落山了。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戌时,十二时辰的第十一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色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人定】又名定昏等。亥时,十二时辰的最后一个时辰,相当于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故称“人定”。
据此可知,《孔雀东南飞》中的“鸡鸣”,应当是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黄昏”应当是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黄昏后”,大概是北京时间的20时至21时左右;“人定”应当是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人定初”大概是北京时间的21时至22时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