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十二时辰」:北宋生活体验必读
欢迎关注紫禁城,每天与您分享优质文章~
一部《长安十二时辰》,通过“24小时”的加长版故事,带领大家一同领略了大唐的长安盛景。


《长安十二时辰》剧集截图
但要说古都盛景体验,怎能错过北宋都城呢!
今天就来带大家走进12世纪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领略北宋全盛时期都城的生活面貌。

宁静乡村篇
这里是汴京城外的东南远郊,田野稀疏,河渠纵横,古木新柳,生机盎然。

道路四通八达,直通城区,却少了几分繁闹喧嚣,自有一派宁静自得的诗情画意。来这里游玩,一定不能错过以下几点。

巳正 踏青花轿
清明节组队出行,往往既为扫墓也为春游。女眷坐轿,官人骑马,一路柳色青葱,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轿子可是很有说法,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都城人出郊,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有机会可要体验一番。

当然,赶路的客商就另当别论了。对他们来说,骑驴才是更好的选择。

午初 农家景致
到远郊一游,自然不能错过质朴亲切地农家景致。房前黄牛悠然,屋后菜田广袤,感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和农家主人商量体验一下打水浇地、担料施肥。
传说隋炀帝主持开凿运河时,不仅号召在堤坝上种植柳树,还亲笔赐予柳树以国姓“杨”,所以才有“杨柳”的说法。

午正 隋堤烟柳
北宋时期,河边可以常见到被砍掉树冠的杨柳,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病虫害、促进老桩重发新枝,也可进行堤坝加固。古木苍劲,新枝青翠,隋堤烟柳自有其独特风采。
汴河风光篇
汴河是条人工开凿的河流,汴京外城西水门入城后,自内城水门,横穿宫城前州桥、相国寺桥,出内城水门后再向东南一路前进,出外城东水门。

河中船舶往来,络绎不绝;桥面人群摩肩擦踵,川流不息;岸上店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一天的热闹,沿着河流开始。
从正对船码头入城的第一条街道开始,城市渐渐注入元气。因靠近码头,是刚入城的客人与挑夫苦力们常常光顾的地方。
(北宋)朝廷把国家的粮食储备库集中设在汴河一带,岸边的卸货工人也只多不少,所以大多数店铺以经营小吃为生。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嘛。

未初 第一条“商业街”
据考证,一些门口酒旗上写着“小酒”的地方,是河边常见的小酒馆。宋朝的酒分为“小酒”和“大酒”,大酒醇香价高,小酒散卖便宜,河边的常客们,还是更喜欢便宜的小酒。

未正 码头漕船
发达的汴河水运对汴京商业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录汴河:“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
据说每年从江浙经汴河运往京师的粮食就有六百万石。河边的码头上时不时就能见到这种“形制圆短”的漕船,载重能有一万石(约五百吨)。
正是造船技术的雄厚实力,才成就了这样庞大的航运规模。

申初 虹桥飞跨
远处那座规模宏敞、状如飞虹的木结构桥梁,概称“虹桥”,正名“上土桥”。它是汴河上水陆交通的汇合点,直接连接了汴河的两岸,是汴河上最热闹的一架桥。

桥头有专门负责在卖家和买家之间撮合生意、做中间商赚差价的“牙人”,长及垂地的衣袖,就是他们最大的辨识特征。

申正 登桥过河
虹桥的桥面十分宽阔,至少有八米宽,这也就保证了其能够容纳的行人数量。桥面两侧有不少个体户和摊贩搭起竹棚、支起遮阳伞摆地摊卖货,小吃、日用杂货应有尽有。
即便如此,轿子和马匹还能在桥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里顺利通行。汴京一百五十万的人口数量,在这座人头攒动的虹桥上得到充分体现。

酉初 汴河飞渡
虹桥的桥身呈弧形,中间没有桥墩和桥柱,远远望去,如一道彩虹横跨在汴河两岸之间,可以顺利通过体积规模较大的货船与客船。但虹桥下水流湍急,船只来往穿梭中,免不了拥挤与惊险。
繁华都城篇
自虹桥到城门的这一段路是汴京城的交通要道,街边两侧的店铺主要是餐饮业与相关的服务行业。

通过城门入城后,便能见到汴京的非凡气象:豪华气派的店铺,喧嚣热闹的人群,集中堆积的货物……都市风光一览无余。

酉正 城门高楼
内城的城门楼为单檐庑殿顶,檐下有三层斗拱,木结构部分均为红色。城门楼是城中最高大的建筑物,气势宏伟,华丽非常。
除此外,这里也是人流构成最为复杂的地段:过路的商队,城内外的居民,行乞的流浪者……川流不息的人群里,上演着世间百态。

戌初 车水马龙
《东京梦华录》载:“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白钱。”
但出行乘坐轿子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同在街上的行人们,则是忙闲不一,苦乐不均。



城中的交通工具有轿子、驼队、牛、马、驴车、人力车等诸类,运输车辆有串车、太平车、平头车等诸种,这车水马龙的景象中,倒映着汴京城的繁华。
城中除七十二家“正店”外,其余稍小的酒店都被称为“脚店”。正店是经过政府许可,可以自行酿酒的大型酒楼,城中这家酒楼“孙羊店”就代表了北宋盛极一时的酒楼文化。

戌正 商铺林立
孙羊店前欢门高大,缀满了绣球、花枝等饰物,门前的灯箱上写着“正店”二字。
紧靠着孙羊店有家肉铺,门口有一群人围着说书艺人在听书,远处的绸缎店、香铺以及大大小小的商铺鳞次栉比……一派繁华景象。

亥初 赵太丞家
赵太丞家十分特别,因为这是一家医院。
门外竖立着几块大广告牌,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门里有柜台,柜台上有疑似药单的纸张,还有疑似算盘的长方形物件。屋里有两位怀抱小孩来看病的妇女——这是一家兼营看诊与卖药的医院。
堪称北宋社会“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长卷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描绘真实,概括集中;全画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在人物多达500余人的画面中,穿插了各种情景细节,生动有趣,意味无穷。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



另一本非常规的《笔记 清明上河图》,共包含两册,一册为《清明上河图》的解读“笔记”。

每一个人物 都不能放过
通过手绘的方式对《清明上河图》的细节进行分析解读,并辅以文字历史说明,从细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

来自: 故宫书店 《汴京「十二时辰」:北宋生活体验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