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正文内容

“旮旯”即“角落”的方言语音佐证

福瑞号2023-01-29 15:43:06投稿122
“旮旯”即“角落”的方言语音佐证-图1

“旮旯”即“角落”的方言语音佐证

朱运超

“旮旯”是源于北京方言的一个普通话口语常用词,最早见于清小说《儿女英雄传》,意为“角落”或“狭窄偏僻的地方”。

很多人一般认为它与“角落”是意义相同而用字不同的两个词,湖南梁特猷先生则断言“旮旯”是“角落”的异体字,两者就是一个词!作者的一篇文章从“旮旯”的源流探寻、字义阐释、字音流变、字形演化以及是否约定俗成五个方面,特别是字形演化方面大量列例,严谨论证,最后“肯定旮旯就是角落本字①。并认为将“角落”写为“旮旯”,读为gā1á[ka55la35]②是“因声作字”的造成的现象③。

在该文第三节《“旮旯”字音的流变》中,作者对“旮旯”和“角落”字音的流变作了具体分析,认为:从普通话语音角度看,“‘旮旯’gā1á[ka55la35]和角落jiǎoluò[tiau2141uo51]彼此发音确有不同,但这里角落’jiǎoluò[tiau2141uo51]是普通话中角和落各自的常音综合而发的音。也可说是书面语而不是口头语的发音”,而“角落二字构成词后,人们口语在江浙、湘鄂其发音都近乎 guóluo,而陕晋的发音就更近于gālāo。与其说旮旯(gala)是北京方言或方言,倒不如说是大半个中国说汉语的对此都是这类发音。只是江浙、湘鄂并没有因声之别而另创新字。”④普通话却用了“旮旯”。

作者接着分析了北京话把“角落”写为“旮旯”,读为gala的原因:北京建都历史悠久,地处南北交流要冲,是历代移民、五方杂处的聚居地,因元、清两朝蒙、满族与汉族间语言文化相互融合,特别是明朝大规模从吴楚晋陕移民“实北京”,对北京的语言文字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吴楚晋陕的移民,他们对角落的‘角’,口语本就发音为以g为声母的ge或ga或guo,而不是以j为声母jiao;‘落’的韵母则多近于ao甚至a”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见在北京话中,‘角落’被说成gala完全可以从上述史实中找到踪迹,并且是很正常的。”⑤

笔者认为,作者这些论述,运用语音比较的研究方法溯流寻源,以活生生的语音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具有相当的说服力。遗憾的是作者最终未能以确凿论据证明“gala”就是“角落”的读音,而这恰恰又有许多方言语音为佐证。

汉语方音字汇》是一部权威的汉语方音著作。该书采用实地调查记音的方式,“收入全国二十个方言点的字音材料,这二十个方言点可以代表汉语各大方言。”⑥书中对“角”、“落”两字标音如下。⑦

一、中古(广韵)音韵地位:

角:江摄开口二等人声觉韵见母

落:宕摄开口一等入声铎韵来母。

二、当代普通话音值:[tiɑ214 l51]

三、当代各地方言音值:

“旮旯”即“角落”的方言语音佐证-图2

由上可见,时至当代,各方言区特别是非北方话地区,“角”多读[kk]、[kok]或[kak]、[ka?],“落”多读[lk]、[lok]或[lak]。“角”声母发[k]为主流;两字韵母多为洪音开口呼。韵腹为“a”的自不必说,为[]、[]、[e]的发音舌位均低或偏低,与发“a”的舌位高低相接近,音色“a”化明显,特别是扬州话、合肥话和近离北京的济南话白读音“a”化更突出。郭锡良先生乃当代音韵学大家,他对广韵时期“角落”两字的拟音为[ koklak]⑧,音值与以上各方言的今音极其接近,有些甚至完全吻合。

尤其是闽语区各方言点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

“角”:广东的汕头、潮州、揭阳、海丰、海康、电白话⑨,海南的文昌、琼山、海口、琼海话都念[kak](白);“落”:海南多数闽语方言点都读[lak]。“角落”在海南闽语中普遍白读[ kaklak],文读为[kklk],是叠韵词。表示动词意义时,“落”读[lk](文)或[lak]、[lo](白)。万宁话单念字音为“[kak]、[lak],组词在语流中连读为[ka?la?],音同扬州话,与普通话“旮旯”的读音[kala]更为接近。如果去掉塞音韵尾,声韵母完全一样!乐东话则单念连读皆为[kala],没有塞音韵尾,与普通话“旮旯”完全同音!粤、琼之闽语来自福建,福建闽语源出中原,主要以五代及宋后的中原移民南迁为源流。而闽、粤、琼历史上地处偏僻,阻山隔海,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闭塞,移民点语言受外界影响较少,不但形成了一个个纯粹的方言点,而且保留着大量的中古音成分。因而从闽、粤方音溯索中古语音,可靠程度相对较大。

“角落”本入声字,而今,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许多方言点和普通话里,人声随着语言的演变已经消失。历史上,全国各地历朝移民“实北京”,对北京语言带来影响确为事实,因而,北京人口语语音在受到影响而发生演变的过程中,说“角落”时去掉入声韵尾而将[ak]、[a?]韵母发为“a”,或将韵腹趋“a”的[k]、、[?]、[?]等韵母发成“a”韵母,显然有其合理性,把“角落”读成[kala](即gala)也就不足为怪了。

汉语语音的演变规律也为“旯旮”即“角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古见母在洪音前今普通话读[k]。“角”乃中古见母洪音字,在多数方音中,其韵母至今仍为洪音,且韵腹音值为“a”或趋“a”,甚至有些北方话方言点的白读音里“角”至今也保留着洪音韵母。如合肥话、武汉话。明代几次大批“实北京”的移民大多为操洪音的南方人,因而其“角”字韵母的韵腹的“a”化因素影响北京话,使北京话保留洪音韵母,其声母自然为[k]而不为[t]。且因后来北京话入声消失,因而使北京人口语上去掉塞音韵尾导致普通话把“角”发成[ka](ga)从理论上能够讲得通。

“落”读la[la]更容易理解:中古来母今读[l]毫无疑义。争议焦点在韵母音值。笔者浅陋,找不到中古开口铎韵在今天普通话里读[a]的文字资料,但普通话语音实际中,“落”也读la[la]却确确凿凿。“书落在家了”、“他落下很远”、“别落在后面”里的“落”都读[la]足以为证。纵非据此,而同样从外来语音对本地语音影响角度看,明清时代北京口语受移民语音影响后,去掉塞音韵尾把“落”读成“1a”也不无道理。

可见,“旮旯”即“角落”的方言语音佐证十分充分,梁特猷先生“肯定旮旯就是角落本字”的论断是令人信服的。

注释:

①③④⑤梁特猷:《“旮旯”议》,见《傍麓絮聒》,南海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7-一12页。

②梁文原用汉音拼音字母注音。为便于进行语音表达与比较,并使读者易于理解,笔者采用宽式国际音标标音。并对梁文中笔者认为应该加标国际音标的注音材料加标国际音标。凡国际音标标音皆加[]号,汉语拼音字母皆用手写体小写。

⑥⑦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编:《汉语方音字汇》,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年版,《内容提要》及正文第196、135页

⑧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第45、163、35页。

⑨林伦伦、陈小枫:《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0页。

(原创作者:原海南教育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瑞号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furui.com.cn/54940.html

““旮旯”即“角落”的方言语音佐证” 的相关文章

依山傍水打一汉字(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素梳理)

依山傍水打一汉字(四年级下册语文要素梳理)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六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有一个单元是以文体——现代诗组织的单元。还有一个专门的习作单元。现结合教师教学用书和语文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编者意图将本册语文教学需要学生落实的语文要素简要梳理。 通读教材、教参 一、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

今日安微大豆多少钱一斤(2022年大豆现在多少钱一斤)

今日安微大豆多少钱一斤(2022年大豆现在多少钱一斤)

大豆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有饲用、粮用等多种价值,蛋白质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种植玉米、大豆的重要地区,玉米和大豆作为我国种植面积较广的两种农作物,为了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对于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农民都有一定的补贴,那么202...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子系中山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子系中山狼)

“子系”两个字合在一起,是繁体字的“孙”字。这两句诗,写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这是毫无疑问的。 “中山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常用的典故:东郭先生救了一只被猎人追赶的狼,狼脱离危险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于是“中山狼”就成为忘恩负义的代名词。 孙绍祖“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

出生年月日姓名算命(姓名算卦测算婚姻)

出生年月日姓名算命(姓名算卦测算婚姻)

易经八卦是我们的祖先观天查地、中通人事而发明的,用来测算人生的吉凶祸福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下面介绍一个用易经八卦测姻缘的实例。 1994年有一天,一位先生为他的一对夫妻朋友的算姻缘。说:“他们感情不好,经常吵闹,看能否维持下去。”并写出了他们夫妻二人的名字,老师即按他们夫妻的名字用易经起卦测算。...

橡皮树的作用(橡皮树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橡皮树的作用(橡皮树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橡皮树是非常适合在室内种植的,不仅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还可以使得周围环境更加的绿意葱葱。橡皮树的叶子非常大,无论摆放在哪里,都是可以美化环境的。 一、橡皮树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橡皮树是非常珍贵的,属于天然橡胶的一种,有很好的化学作用。 二、橡皮树适合摆放在室内吗? 橡皮树是适合摆放在室内的,首先...

跳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跳单”)

跳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跳单”)

这两天忽然被一则某网红买房跳单的自媒体类文章强制推送了,本以为是一些中介的自媒体集体攻击,后来发现某某也官文发文“我们对跳单零容忍”,直指该网红行为和DY一样不道德。笔者作为法律从业者,忍不住说一下我的看法。 这类文章并没有说清事情的经过,即使是某某的官文也只是充满了义愤填膺式的道德檄文,并没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