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稿 > 正文内容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

福瑞号2023-01-25 17:47:08投稿92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图1
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劳模”皇帝,他登基的时候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是45岁登基,以这个岁数来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算是“高龄”继位了,那么康熙帝那么多儿子,为什么非要选择45岁的雍正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因为综合各方面情况来说,老四的确是康熙帝的最佳选择。其次康、雍交替之际的皇位传递其实疑点颇多,甚至留下了雍正帝是否篡位的争议,如果以这个疑点放大来看的话,那么不一定是康熙帝选择了雍正,有可能是雍正自己通过某种不正当的方式继承了帝位。
一、雍正帝的确是康熙帝的最佳选择
公元1722年,康熙帝驾崩,传位于四阿哥胤禛,是为雍正帝。
康熙帝共有24个儿子,按理说为了帝国稳定持久的发展,一般都会选择年富力强的阿哥继位,像雍正帝45岁这个岁数,的确算是“高龄”,并非是一个最佳选择,像十四阿哥胤禵当时才34岁,可以说年龄方面,雍正帝的确劣势很大很明显。
但其实回顾一下康熙朝历史,会发现以各方面来说,雍正帝的确是康熙帝的最佳选择。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图2
以继承制度来说,康熙帝以前,清朝并非是“嫡长子继承制”,皇位的传递更多属于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结果。
像顺治帝之所以可以继位,是因为父亲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大哥豪格和十四叔多尔衮争夺皇位,结果是两强相争,顺治帝因为年幼而渔翁得利,双方势力都可以接受,而且顺治帝年幼好控制;还有康熙帝之所以可以继位,有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当时天花肆虐的情况下,他得过天花而不死,拥有了免疫力,所以有这个重要原因加持,康熙帝最终继位。
到了康熙帝坐稳皇位以后,对于清朝的继承制度定为“嫡长子继承制”,虽然随着实际上的嫡长子太子胤礽被二立二废,意味着康熙帝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失败。
但在当时环境下,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失败了,但影响力其实还是很大的,我们再来看看老四雍正的身份,虽然他的生母是德妃并非皇后,可实际上他也可以说是康熙帝的嫡子,因为当时后宫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除却太子以外,出身一般的阿哥,基本上由其他妃子或者大臣养育,这其中四阿哥胤禛最为特殊,他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所以这样来看,雍正帝也算是康熙帝的嫡子。
可以说除却太子胤礽以外,雍正帝这个嫡子算是在当时众位阿哥中地位最高的,而太子胤礽二立二废以后,以“嫡长子继承制”来看雍正这个嫡子自然是最合适的了。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图3
再按顺序来说,雍正帝之前,大阿哥因为夺嫡,又是诅咒太子胤礽,又是建议康熙帝杀死太子胤礽,落得一个夺爵圈禁的下场,早就出局了。
二阿哥(也是嫡次子,但嫡长子早夭,所以是实际上的嫡长子)就是废太子胤礽。
三阿哥胤祉,客观来说能力还是不错的,但他的能力更多在文学上,所以编书成就不错,至于政治上,相对其他兄弟来说,他的政治能力很一般很平庸,入不了康熙帝的法眼,对谁也都构不成威胁。
而按照顺序来说,接下来自然就该到老四雍正了。
再说说其他竞争对手,康熙晚期有九位阿哥参与夺嫡,是为九子夺嫡,所以我们就说这九位夺嫡阿哥,在老四雍正后面的竞争对手,老八本来机会很大,可惜支持他的人太多了,所以招了康熙帝的忌,早早出局;至于老九和老十,能力并不突出,主要就是支持老八;老十三更不用说了,老四的坚定支持者。
最后也就是老十四,可以说是康熙后期,雍正的最大对手,可是如果康熙帝真的打算传位于他,又怎么将这个最重要的阿哥送到千里之外呢?
还有康熙驾崩之前,曾让雍正帝代行祭天大典和巡视仓库等等,可见其能力还是受到康熙帝认可的。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图4
所以各方面来说,老四雍正帝,的确是康熙帝的最佳选择。
二、以篡位争议之说来看,有可能康熙帝理想的继承人选并非雍正帝
雍正帝自登基起到了今天,一直都有传言他是篡位,而非合法继位。
关于这点很多人会以“康熙遗诏”反驳,其实现存辽宁省档案馆的康熙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而是康熙帝死后三天,根据在场唯一证人隆科多口述润色而成拟就并颁布天下的,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
真正的让很多史学家质疑,并且引发雍正帝有着是否篡位的争议之说,在于当时有着诸多疑点。
就以康熙帝驾崩时在场的人数来说,雍正帝是前后矛盾,先是一直说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场,等到清除了八爷党等反对派,彻底掌握朝局以后,雍正又换了一种说法,说不只是隆科多在场,还有其他七位阿哥在场,意思是自己的继位无可争议,有着诸多王公大臣见证,而且将这个说法写入《清圣祖实录》之中。
但这个后面的说法实在是漏洞太大,没有说服力,所以等到雍正帝儿子乾隆帝继位以后,也并没有以这个说法来佐证雍正帝的继位合法性,而是直接说道:“圣祖大渐,授位皇考,其时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顾命”。意思是在场只有隆科多一个人。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图5
也就是说康熙帝驾崩时就隆科多一人在场,而隆科多又是雍正帝派系之人,这其中有什么猫腻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一个疑点,那便是雍正帝最大的竞争对手老十四。
关于老十四,雍正帝的说法是康熙帝封他为大将军王,看似是重用,实则是疏远他。再结合古代王朝规律来说,一般太子或者说皇帝默认的继承人,是不会让其远在外地带兵的,所以雍正帝这个说法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但仔细看看史料记载,其实这个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康熙帝的去世有些突然,不然也不至于只有隆科多一个人在场,而在去世前两个月,康熙帝在与老十四的密折中,已经商定了来京事宜,按照康熙六十年老十四回京的惯例来看,老十四回京应该到了十一月十七日左右,而康熙帝驾崩于十一月十三日。
而且康熙帝驾崩两个月之前,曾在回复臣子的朱批之中多次说道自己身体不错,很健康的。
结果是商定大将军王老十四回京以后,而且在老十四即将回来的前几天突然驾崩,多少有些不正常。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图6
我们再来看看康熙末年老十四的声望有多高呢,在老十四出征在外的时候,当时西藏的上层统治集团,甚至在藏文记载中将老十四写为皇太子;还有一些大臣,甚至在奏折中以呈奏皇帝的格式,来处理给老十四的奏折。
这些难道康熙帝是一点都不知道吗,肯定不会的,而康熙帝没有指责这种行为,就更加意味深长了。
所以认为康熙帝将老十四派在远在千里之外,是疏远他,将其排除在继承人选之外,是不对的,别的不说,最起码康熙帝在九月份就已经商定让老十四回京了,结果在他快回来之前,康熙帝突然去世,至于康熙帝想让老十四回京干什么,就不清楚了。
正因为以上这些疑点,所以雍正帝有着是否篡位的争议,当然,这里注意一下,只是争议,并没有确定雍正帝是真的篡位了。
不过我们将这个疑点放大的话,有可能康熙帝并非选择的是雍正帝,而是45岁的雍正帝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继位,当然这只是猜测,大家姑且一听,姑且一笑吧。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图7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大家吐槽、点赞、关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福瑞号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furui.com.cn/51201.html

“康熙为何不选择34岁的老十四继位,而是选择45岁高龄的老四胤禛?” 的相关文章

花椒树的种植(花椒树的种植方法)

花椒树的种植(花椒树的种植方法)

花椒树的种植方法如下: 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晾晒一天,尽量避免阳光照射,以免对种子造成伤害,然后用清水浸泡一到两天,然后将种子清洗干净。 花椒树种植密度要低,但不能太密集,要按照种植方案来选择,按照2.2米的行距,1.5米的种植间隔1.5米,通常栽种200个花椒苗,挖的深度视苗木的大小而定。 花椒是一种...

特殊螺丝图片大全(子弹头)

特殊螺丝图片大全(子弹头)

文/家居杂坛 像家庭中所使用的插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地看过?其实最传统的插座所使用的连接部件都是通用的。例如插座里面的螺丝,是比较常规的螺丝,如果我们家里有扳手,都可以自己拆卸。可是现在出来一些品牌的插座,都是采用的异形螺丝,这种螺丝大部分家庭是没法拆卸的,因为我们没有那种专用工具。那么为什么会...

苏州一高速连夜加装刀片防护网(苏州一高速连夜加装刀片防护网)

苏州一高速连夜加装刀片防护网(苏州一高速连夜加装刀片防护网)

18日,苏州男子发布的一条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工人正在苏州一高速路段加班加点装刀片防护网,视频发布者称加装防护网是为了防止外来人员下高速。 该行为立刻遭到了广大网友的质疑,有些网友提到“自觉的人不可能随意下高速逃避检查,不自觉得人就是一堵墙也能翻过去。”还有些网友考虑到这样加装...

沈梦辰个人资料简介(3年过去了)

沈梦辰个人资料简介(3年过去了)

恋爱八年还不结婚,是时间不到?还是感情不够? 沈梦辰和杜海涛已经恋爱八年了!在如此复杂的娱乐圈里,一段长达八年的恋爱并不容易,网友刚开始对这段恋情也都充满了祝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都从当初的祝福变成了如今的不看好。 自从三年前公开恋情后,沈梦辰便多次在节目中表达了想结婚的愿望,而家人、朋友也都...

高考成绩查询2013(如何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

高考成绩查询2013(如何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

6月下旬,各省市的高考成绩已经放榜,考生们也都陆续考试查成绩,对比高校填报志愿了,那么查询高考成绩都有哪些便捷,高效的通道和方式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学信网查询 1、登录学信网 2、进入之后在新页面中点击【成绩与学历认证】下的【查看】按钮 3、点击”高考成绩单“ 4、输入证件号码、报告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