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树尽空之肠断丁香结的诗意(词坛大家一首相思小令)

南唐文人冯延巳,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以及性情为人方面历来饱受非议,但他在词曲创作方面堪称大家,对于北宋初期文人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五代时期的重要词集《花间集》未曾收录冯延巳作品,王国维甚至为此而替冯延巳抱不平,“南唐人词中虽录张泌作,而独不登正中只字,岂当时文采为功名所掩耶?”
实际上依我看来,倒真不是赵崇祚不知道冯延巳的作品,而是因为冯延巳作品本身的风格与词句的特质所造成的。冯延巳词初看浓烈,实则清丽,最后又将最深处的情感引而不发,这样的特质显然就与花间诸家的风格不太相类,倒也不难理解。

今天继续介绍冯延巳一首词,仍然诉说相思,仍然是一曲小令,用词依旧清丽,短短数十字,催泪演绎冯氏所独擅的词短情长。
南唐·冯延巳·醉花间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凭阑干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与往常所介绍花间词人毛文锡等人所制《醉花间》不同,冯延巳数首本词牌都依自己的样式,双调50字,上下片不同调,上片4句,第1、2、4句押仄声韵;下片6句,第1、2、3、6句押仄声韵。

这一首词平常很少见到,更多的朋友读到冯延巳《醉花间》可能还是那一阕“晴雪小园春未到”,实际上这一首展现深秋景象,个中深情更为让人心折。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每一位词人的作品都透露着本人的特质,冯延巳词更是透露着独属于他的文人士大夫的气质,相比后来部分的文人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清丽。星月之下,女子独自站立在院中阶前,不知道此时的她在想些什么。她的身后,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房内。

一如既往的,你从冯延巳的词句中读到就是:清澈。很干净,很清澈,却又画面感十足,两句开篇写景,已经显现足够的功力。我们读过无数的小令,但很少能够有冯延巳作品这般用语如此清丽。因此,王国维都认为南唐中主与后主,都没有能够学到冯延巳词的精髓。
说来你可能不信,这样的词句竟然出自被人诬为“奸佞险诈”,又甚或是“谄媚险诈”的“五鬼”之一的冯延巳笔下。当然,无论是否确有其事,冯延巳政治才能低下到令人发指倒是举世公认的,因此,与平常读很多大家作品时,还需仔细研读其本人的相关年谱,以及相关史料不同,读这个类型的文人作品,必须要将词与他本人的相关背景割裂开来。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院中染霜的树上,都已经空空如也,不再留有一片树叶。这样孤寂的树,就像现在的我一样,早已是如同丁香结,快要承受不住,直教人肝肠寸断。丁香结,即丁香花蕾,通常形容愁绪难消,花间词人牛峤有“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词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不露声色地将女子的心情,与外面的景物,做着让人心酸的对比。此时的夜已深,但是似乎深秋的夜,还没有那么地令人感受彻骨冰寒,可我心里的怅恨,也在不停地凝结,不停在堆积,又何尝有一刻停止过?“凭阑干欲折”,这个时候的她,心里的惆怅与痛苦,直欲将那倚靠的坚固阑干彻底摧毁。怅恨,无计可消解。

“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一直到这最后3句,词人才将女子的怅恨说了一个大概。女子说:我在这孤单的院中,为你泪落不止,这样的悲伤,这样的相思,我又能够跟谁去诉说?这里的“玉箸”,是指女子的眼泪,如珠玉般滴落成线,著名中唐女诗人薛涛《春望词》就有“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冯延巳这首词,通篇都没有用类似“刻骨相思知不知”这样的话语——而这也正是他一贯不屑为之的,虽然比起他的其他作品,已经难得地使用了“为君垂”这样稍微直露的话语,但总体来看依然透露着他文人士大夫的淡然,一步一步,用眼前所见与自身的感触两相比照,至于真正的刻骨相思,只需细细品读就能自然品味得到。引而不发却引人落泪,都在我们读完词中的风景之后。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