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在其职谋其事(孔子说“不在其位)
《论语》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人们不在那个位置,就不要谋求那个位置上的事情。对于这句简单的话,后人却有着很多不同的理解。赞成的有,反对的也有。赞成的认为,涉及名分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谋其政就有越位之嫌,破坏了等级制度和社会分工。反对的认为,孔子有看客心态,主张“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思想消极,应该批判。那么,一向主张“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子怎么会消极呢?关键的问题还是弄明白“位”的含义。

一个“位”字简单,在不同人那里有着不同的解释,所以造成异议。笔者认为“位”字主要有三种意义:一是指职位、岗位。这是最普遍的解释。弄清自己所在的岗位,尽到岗位赋予的职责。二是指自然界变化的位次、社会发展进程。做事情,处理工作不能违背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没有到那个位次程度,就不考虑那个时候的事,只做与客观现实相符的事。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惩罚。三是准确定位。于个人,要准确定位自己的社会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谋其事就是谋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样不谋其事也是谋其事了。于群体,要准确定位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发展阶段,做好与之相适应的事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把一个“位”字理解了,弄明白了,就不难理解孔子这句话具有很深刻的哲学道理,也充分表达了孔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为什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呢?可以从孔子的言论中看出端倪。“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宪问》”意思是国家治理好了,领俸禄;国家治理不好,领俸禄是可耻的。“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意思是兢兢业业的做好分内之事,然后才能领取俸禄。这都是劝人尽心谋事做事。在《论语·季氏》里,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求见孔子出主意。孔子将他二人一通批评,“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思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担任职务,不能胜任的就辞职。这些话更加认证了上面的解释,不论何时,孔子都保持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其位”就得“谋其政”。前提是一定找准定位,所说“名正则言顺”。

欢迎一起讨论,关注“本站-都市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