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半老”是指多大年龄?很多人弄不清楚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半老”是指多大年龄?很多人弄不清楚
徐娘、徐娘半老或半老徐娘,也是一个年龄称谓,指女子30岁,不知从何时起二者有了如此固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有没有道理,有无足够的依据支持,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徐娘红杏出墙时的年龄,二是中国古代的“老”是什么概念。

徐娘嫁厢东王是516年,萧绎9岁,徐娘生于何年史上并无记载,据中国古代婚龄男大女小的习俗,徐娘要比萧绎小几岁,约生于510年左右。528年,他们有了儿子萧方等,不久,又有了女儿萧含贞,有孩子之后的几年内感情尚可,萧绎即使有些冷落徐娘,徐娘也因眼前的小儿女而无暇移情别恋,出轨的可能性不大。
徐娘出轨大约从25岁(535年)左右开始,随着七年之痒的到来,平淡的王妃生活成为常态,作为皇子的萧绎自不缺少女人,又因徐娘的乖张个性,便对她敬而远之,一直到约40岁被萧绎谴死,这10多年的时间徐娘为排解寂寞而做出风流之事,所以徐娘出轨的年龄大约在25至40岁之间。

“徐娘虽老,犹尚多情”里的“老”,并非是到了老年,有了两个孩子的徐娘年龄稍大,给季江的感觉就是“老”。“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中的“半老”是对前边老的修正,是老年的意思。半老是多大年纪,要先知道中国古代老年的定义。
中国古代对老年的定义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是50岁为老。《礼记·王制》有言:“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认为50岁开始进入衰退的老年期。
二是60岁为老。《庄子》日:“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三是70岁为老,是为各级官员制定的退休标准,如《礼记·曲礼上》:“七十曰老,而传。”这个标准不是生理意义上的老年。

50岁虽体力始衰也可称老,不过仍有劳动能力,不少朝代50多岁仍是征劳役兵役的年龄。60岁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只可指使别人做事,不能再服戎、做劳役。因此,以劳动能力的丧失为标准,60可视为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进入老年的标志,马端临在《文献通考·户口考》里说:“晋以六十六岁以上为老……隋以六十为老……唐制以六十为老,代宗时以五十五为老……宋以六十为老。”
尽管古代各朝对百姓老年的定义不一,但都以60岁为核心,所以60岁可以认为是古代老的一般概念。徐娘半老之老是一般百姓意义上的老年,即60岁,半老自然是指30岁。

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往往以一个确定的年龄为核心,向前后做适当延伸。女子24岁是花信年华,一生中美丽达到了巅峰,这种状态持续几年,容颜从30岁左右走下坡路,一直到40多岁,虽比不上20来岁的清纯艳丽,却有了成熟、持重、善解人意的风情,50岁始,体力始衰,已现老态,自然与风韵无缘,再称徐娘是不合适的。
所以,结合徐娘出轨时的年龄,半老徐娘可以解读为30至50岁之间有姿色的中年女士,亦可概称为三四十岁的女子。

将半老徐娘与老年和青年并列,当指中年女子。三四十岁是家庭生活相对平淡的阶段,女性不像新婚前后那样受到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夫妻情感由爱情向亲情转移,女性的感情得不到满足,倍感寂寞空虚,最易接受外界情感诱惑,因而多发红杏出墙事件。徐娘们所为,值得同情理解,但与道德不合,宜自律自觉,以免得不偿失。
本色的徐娘,随着漫漫的历史烟尘而逐渐模糊,为人们所淡忘,而徐娘之多情、风韵甚至妖烧风骚,已经成为一种抽象而通俗的文化元素,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语言中顽强释放着自己愈久弥香的魅力,成为世代成熟韵味女性的代言意象,不断丰富着人们对于此类美女的想象空间,赋予她们更多更美妙的内涵。南朝已去,徐娘风姿绰约依然,并将继续风情下去,以至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