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军阀段祺瑞与围棋大师吴清源“手谈”,尚未开局段祺瑞就输了
“手谈”就是下围棋的意思。高手对局,双方无语;对枰相向,执棋而行。这一席话语意思是围棋的术语,意思就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逝去,一颗颗黑子白子被双方精心布好的棋盘,无声无息中充满诡谲、埋伏凶险、暗藏玄机、弥漫硝烟等,可以看出“手谈”之紧张激烈,可谓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更是在小小的棋盘上模拟了我们多样有变的人生!

段祺瑞与围棋大师吴清源都喜欢“手谈”。两人虽然同为“名人”,但是吴清源是为围棋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围棋名人;而段祺瑞就是近代中国史上,一直以来被称为反动军阀、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三一八惨案”的制造者,所以当两人开始下棋,段祺瑞就在“名”上输了个干干净净。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名声”很臭的人,却为近代中国围棋做出了贡献!
复杂的段祺瑞与他下棋的喜好
历史不仅诡谲,而且复杂。就像一局充满玄机的棋局。就段祺瑞,当年袁世凯在位时,召集内阁研究如何应对日本提出的不平等条约时,面对沉默的众人,段祺瑞就愤然道出:应举国之力,与日本决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更是积极赞成全国备战,合理对付日本,听其言相信大家都颠覆了段祺瑞的形象。

然而为什么段祺瑞会变成遭受骂名,却不得得知!就只有这样复杂的人,才能对待围棋一道坦诚。虽然段祺瑞的名声不佳,但是他一生却没有放弃这两个爱好:一是麻将,二是围棋。打麻将时,极其自律,绝对不多措一把。至于下围棋,就是他唯一得到好名声的一件事了。

陈毅元帅就说过:“段祺瑞这一生干了很多坏事,但对围棋还算干了一些好事。”而这里就指的是段祺瑞对中日围棋的交流推动,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促就了吴清源后来在围棋事业上的辉煌!
与围棋大师吴清源下棋
日本的围棋本来是由我国传入,但自从清朝开始,我国的围棋水平就不断的落后于日本。此中的局势,段祺瑞最开始是不知道的。在光绪末年,段祺瑞常与居住在保定一带的日本人下棋,时而能够小胜!然而直到1909年日本四段围棋高手高部道平来华旅游,不仅段祺瑞本人,就连身边的“围棋高手”都纷纷落败,这下就让其惊愕不已。

因此,就把高部道平客客气气地请到段府作客,成为贵宾,持续了进17年的时间。大大地促进了中日围棋的交流。更是在1919年夏天,盛情款待了来华的日本青年棋手濑越宪作,此人之后成为了吴清源的老师,成功教导出了日本的“昭和棋圣”,创造了围棋界的“吴清源时代”。
段祺瑞与吴清源的首次“手谈”时,吴清源还是年方11岁的稚嫩少年。因为吴清源的父亲做过外交官,在前往日本的时候带回来一些围棋书籍。吴清源自幼天资聪慧,再经过研习,进步神速,九岁时就能与一些国手对局。后来因为父亲死亡,家道中落,在1925年春天的时候,11岁的吴清源和母亲打算回到乡下生活。临行前被棋手顾水如带到段府,让段祺瑞试探一下棋艺,结果输得一败涂地。

小肚鸡肠的段祺瑞郁闷的把自己关在房间中一天,谢绝避客。连个毛头小伙子都下不赢,白下这么久棋了。之后就有意让吴清源留下来,每一个月给100元作为学费,当时北京雇佣一个人也才2元。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大的巨款了,吴清源一家也得以在北京生活下去,继续下棋。
最后一次“手谈”,围棋大师吴清源还人情
“九一八”事变虎,蒋介石担心日本侵略者利用段祺瑞,便特意请段祺瑞来到上海养老,住到一幢洋楼里。他的到来,也使得中国围棋的聚焦点转移到上海,成为全国围棋棋手汇聚之地。
1934年春,已经69岁的段祺瑞犯有严重的痔疮导致大出血,经过多方抢救虽然挽回了一条性命,却日渐衰弱。而在5月,著名的日本六段棋手木谷实与尚未加入日本国籍的吴清源五段前来拜访。这也是段祺瑞与吴清源最后一次“手谈”,最后段祺瑞小胜。

已是老态龙钟的段祺瑞心中知道:吴清源在还他的“情”。此番“手谈”,不知段祺瑞是否明白,世事如棋,充满了许多复杂;人生如棋,设伏诸多微妙。无论于己于人,有时候看似输了,其实未必是输了;有时候眼见赢了,其实是输。
纵观段祺瑞这一生,显然输在从政,赢在下棋!
图源网络,侵者必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贤带您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