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的意思客官的含义(“客官)
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店小二说这么一句话:“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其中的住店我们自然是知道的,就是留宿的意思,那么打尖又是什么意思呢?二者有何区别?
按照正常人的理解,店小二把打尖和住店放在一起说,那么这两者就肯定不是同一种意思了,要不然店小二直接问住不住店就完了,也就是说,打尖肯定就不是住店的意思!而按照正常逻辑,打尖能和住店放在一起说,它很可能指的就是与住店相反的意思!住店需要在客栈住一晚,那么打尖的意思就是不在客栈住一晚,就是暂时休息一下,休息完了之后就走!

所以说,单纯从这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其实“打尖”的意思,就是暂时休息一会,店小二问“客官,打尖还是住店”,意思就是问客人是短暂休息就走呢,还是住一晚再走。事实上,打尖的这种意思,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于某些地方!比如说在现在的内蒙古中部和山西雁北地区,就仍然存在着这种说法,长途行走办事,要住一晚便叫住宿,若是不住一晚,只休息一会就走,便叫打尖!
当然了,除了上面这种意思,打尖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这便是吃饭!按照这种意思来解释,其实也解释得通。“客官,打尖还是住店”的意思便是“客官,你是吃饭还是住店” ?另外,打尖便是吃饭的这种意思,在古代文学中还有不少的佐证!

清朝时期的福格,曾经写过一本《听雨丛谈》的笔记,这本笔记中记载了许多他耳闻目睹的事物,涉及到清朝时期的许多风俗制度。在这本笔记中,福格就记录了打尖的由来。
原文: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曰中途为住宿之间,乃误间而为尖也……又见宋元人小说,谓途中之餐曰“打火”。自是因火字而误为尖也。

按照福格的说法,老百姓们行走江湖,中午去店里吃饭的这个行为,便被叫“打尖”。而之所以会说打尖,主要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打尖由打间演变而来。行人投店,一般会有两种行为,一种行为是在店家歇息一晚,这叫住宿,另一种行为是在店家中短暂歇息,还会立即赶路,为了区别于住宿,这种在住宿之间的行为便被叫“打间”。而由于古时候的人,会写字的并不多,于是打间便被人传言为打尖!
除了上面的这种打尖说法,还存在着另外一种说法,这便是打尖由打火误传而来。这一点,其实宋元明三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可以佐证。清朝以前,人们对于一日三餐中的中午饭,有不同的叫法,由于中午饭正值日中之时,所以称为中火,后来这个意思引申到旅途中,变被称为了打火。

元朝时期的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曾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咱早行一程儿,前面打火去。”这里的打火其实就是吃饭的意思。元朝时期的马致远,在《黄梁梦》中也有过一段这样的描述:“兀那打火的婆婆, 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可以看到,元朝时期根本没有打尖这个词语的存在,他们说的去店家吃饭,都是说的打火!而施耐庵的《水浒传》中,也有过类似的描述:“你母子二位敢未打火,叫庄客安排饭来。”这里的打火也是吃饭的意思,所以说,元、明时期,去店家吃饭其实就是用“打火”这个词来描述的!
只不过到了后来,可能是由于抄书人写错了字,将火字写成了尖字,于是打火便成为了打尖,流传了下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清朝时期的福格,才会在《听雨丛谈》中说,是因为火字误写成尖,所以才出现了打尖的这个说法!

事实上,按照元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来看,打尖的这个说法,主要是集中在清朝时期,元朝和明朝时期的作品,主要是说的打火。至于我们看的古装电视剧,无论是什么朝代,总是会看到小二说“客官,打尖还是住店”这句话,则主要是因为编剧不敬业,知识不到位,瞎编而已!
结语
综合来看,古装电视剧中,客栈的小二常常会说“客官,打尖还是住店”这句话,这里面的打尖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短暂休息,一层是在客栈吃饭,而住店至少要住一晚。打尖和住店这两个词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万一弄错就闹笑话了。对此,你是否有不同见解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听雨丛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