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俗是什么(这个国家到底做了什么)

三俗现在指的是,庸俗、低俗、媚俗,一些主流相声演员曾用此来抨击郭德纲的作品,不过,老郭的《我要反三俗》等脍炙人口的节目,狠狠的和这些人开了一把玩笑,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三俗”,可是要追溯的很久很久以前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楚国划分为三个区域,并称之为三俗,当然这里的三俗是指三个区域的风俗了。我们现在做风俗研究主要是在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化现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00多年后,西方学者在《哈佛中国史》中,将不同地域的风俗的研究,与秦国统一天下联系到了一起。
西方学者认为,当年大禹治水之后,把当时可以探知的世界,划分为九州,并且详细记录了各地的物产,人群。这些被山脉,河流分割开来的地方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孕育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到了战国时代,历代秦王认为不同的风俗成了他们统一全国的绊脚石,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大一统的秦国会急急忙忙的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因此,在战国时代,各国除了搞内政、搞军事、搞外交之外,研究其他国家的人性、文化也成为了一门必修课。
这些研究之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吴起在《吴子·料敌篇》中的精彩论述了。在这篇文章中,吴起针对各个国家不同的地形,人文,政体进行了生动的解说。他认为,秦国人,因为险恶的地理环境和严格的律法,让这些人悍勇异常。在作战时,秦国士兵好勇斗狠,贪图奖赏,经常各自为战。的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嘛!那么,另一个当时的超级大国,被太史公称“三俗”的国家楚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楚国地形开阔,河流众多,物产也比较丰富,人嘛自然是懒懒的,政府也是皮皮的,这样的人组成的军队是不能打持久战的。吴起认为对付向楚国这样的国家,非常简单,多搞搞偷袭,打打游击,给他们搞烦了,不用正面作战,就能战胜他。但是也有的学者认为,南方为至阳之地,瘴气,疫病多发,这样艰苦的环境赋予了一部分人极其特殊的能力——唾液伤人。“故楚、越之人,促急捷疾,与人谈言,口唾射人,则人唇胎肿而为创。南郡极热之地,其人祝树树枯,唾鸟鸟坠。”

不管怎么样,将风俗加入到秦国一统的因素这一观点还是很新颖的,在之后的文章当中,孤仙将继续和大家解读《哈佛中国史》,期待各位的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