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人(柳公权)

柳公权,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低级官吏,后来唐穆宗偶然看见他的笔迹,叹为书法圣品,后被朝廷召到长安,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人称"柳少师"
他的性格刚正不阿,治学态度严谨,文采极佳,常能迈步成诗,于穆宗,敬宗,文宗朝中备受尊崇,说到书法更被推崇备至,当时达官显贵为祖先立碑,如果没有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则被视为不孝,各国朝贡的使者,往往准备重金购买他的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后来遍学唐代名家书法,最为推崇颜真卿,欧阳询的字,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匀衡瘦硬,铁画银钩,点画上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不同于颜真卿浑厚的书法面貌,偏于瘦硬,故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我们常见他的楷书作品,对他的行书了解不多,其实柳公权的行草书水平丝毫不亚于他的楷书,书风华丽流畅,笔意通畅。当时世人称其行草超过王羲之,此话虽有夸大之嫌,但也说明他的书法水平被世人认可。


在中国书法史上,柳公权的书法可以说认同度极高,同时代的欧阳询,颜真卿书法已是超一流,但仍有持反对态度的名家,但到了柳公权这里,哪个朝代的书家都对他极其推崇。我认为首先他为人刚正不阿,极具士大夫精神,书法上兼济诸家,不缺乏共性,而又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书法体系完整,可做百世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