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为什么要制粒(三农—饲料制粒的基本影响因素)
饲料制粒的影响因素
【Date:2021.10.01】

加工原料的影响因素
原料因素直接影响制粒的效果,淀粉含量较高的物料易被蒸汽糊化,这些原料经过调质后,有一定的粘性,有利于颗粒成形。对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添加一定量的油脂,在制粒时可以减少物料与环模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物料通过环模,形后较光滑颗粒表面,但不宜超过1%。
从制粒角度来讲,粉碎细,制粒强度高,但加蒸汽多,稍不留意易于堵机,且原料粉碎过细,造成粉碎电耗过高。粒度过粗,增加环模和压棍磨损,制粒成形困难,尤其是小孔径环模成形更难,并造成物料糊化效果差,导致物耗高、产量低、颗粒含粉率高。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进料流量控制
为了使制粒机不停顿地均衡地满负荷工作,必须使进入制粒机的物料流量满足制粒需要,进料结构要有效地消除因结块而造成的进料时断时续的现象。为了调整喂料器的料流稳定,制粒机上方加装缓冲段是比较合理的。实际上很多时候生产效率下降或者电流波动大是因为来料流量不稳定而造成的。
一般来说,当制粒机运转平稳正常,蒸汽供应充分,进料闸门全部打开,喂料机转速调到额定值而主电机工作始终达不到额定电流时,即可判断来料流量不足,这时应查明原因,增减喂料频率 。


蒸汽质量控制
使用蒸汽制粒能有效地提高制粒机的产量和改善颗粒品质。蒸汽是调质时水分添加的来源,是饲料淀粉糊化的热源。在调质中添加一定量蒸汽,既可杀灭饲料中一部分细菌,又可以稀释饲料中天然粘结剂,使物料中的每一微粒外部形成一层薄薄的含水层,利于物料糊化,便于制粒,从而改善了颗粒饲料质量。而正确的蒸汽管道设计既要保证蒸汽压力和流量,又要有效地防止管道中的冷凝水进入调质器。汽包应尽量靠近制粒机以提高蒸汽质量,因为蒸汽质量对制粒机至关重要,纯度不够的蒸汽将导致制粒机堵塞或产生不符合要求的饲料,并容易出现一系列故障。适合的饱和蒸汽压力应为0.2~0.4Mpa,压力波动幅度一般不应大于0.05Mpa。一般原料调质前含水分12%左右,而调质后水分16左右,大于17%时,制出颗粒含水分高,不容易长时间保管;调质后水分低于15%时,制粒耗电多,耐碎率低。调质温度与蒸汽压力、蒸汽用量、季节环境紧密相关。一般畜禽饲料调质温度在85度左右,冬季室温低,调质温度应低,夏季室温高,调质温度应高。蒸汽压力高,物料吸收的蒸汽量少,而糊化差,适合含水分高的物料。蒸汽压力低,物料吸收的蒸汽量多,吸收水分也多,糊化好,适合于含水分低的物料。


生产操作
调整环模间隙在于调整压辊。辊模间隙太小,压模与压辊容易磨损,并且超噪音大; 间隙太大,则影响物料挤压。一般控制在0.05~0.30mm。调整时可用塞尺测量,无塞尺打手电利用透光法也可以。另外新压辊要加足黄油(通常选用耐高温2号锂基脂),避免因温度过高烧坏轴承。同时也要对喂料刮刀进行调整,调整结果应是刮刀上部边缘曲线与压模、压模罩间隙基本控制在2~3mm之间,刮刀前端伸入压模位置不宜超过压模内孔的沉割槽。
制粒机各部位调整好后,确定开机条件。先开制粒机、调质器、喂料器,此时喂料器应处于小供料状态。为防止机内杂物进入压模,待杂物料排干净后,即可将物料导入压模。观察是否有颗粒顺利出模,并同时注意电流变化。如果颗粒能正常制出,电流较平稳,波动幅度不大,没有达到额定电流,那么可以加大物料流量,并同时增加蒸汽量,直至达到额定电流为止。值得提醒的是,越熟练的制粒工在开机,到达到额定电流所用的时间是非常短的,这也意味着产出效率的最大化。所以一个优秀的制粒工在生产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环模&压辊
压辊包括压辊壳和压滚轴,压辊壳表面设计一般又分几种,拉丝辊面,带凹穴辊面,沟槽辊面和碳化物辊面。而这些设计都是根据加工需求,增加摩擦,增加料层厚度,等,以达到强化制粒效果。
制粒的另一重要易损件环模,制粒过程中物料能否被挤压通过压模取决于模孔中所能产生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大小。这跟物料与压模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水分含量、原料粒度、温度、物料可塑性变形部分的缓冲时间和物料的可压缩性有关,这些特性与压模孔深和孔径密切相关。
一般来讲,选择环模首先要考虑到饲料种类,如乳猪料,中大猪料,鸡饲料,牛,羊等反刍料,等。因动物的进食方式和进食习惯,在压缩比上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讲,压模孔径压缩比宜采用1:8~1:13(即模孔与压模的有效厚度比),压模的压缩比小,压模孔的有效长度短,物料在压模孔中形成的压力小,容易挤出环模,因此,产量高,但制出的颗粒松散,含粉率高,外观不光滑;反之压缩孔的有效长度越长,物料在压模孔中的压力越大,相应制出来颗粒紧密度高,颗粒光滑质量好,可降低含粉率,但制粒机产量会下降,当然吨电耗也相应增加。其次考虑合适的减压段和减压方式,不合理的减压长度会造成颗粒大小不均匀,或环模强度过低,直接带来的就是产量低,能耗高,甚至容易破模。所以选择合适的压模,能生产出相同质量产品,和更高的效率。



分享更多 ★ 农业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