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性欲(欲望太大)
根据生物进化论来看,我们人类是由动物衍变而来,可以算作是高级动物。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拥有各种情绪以及生理或者心理上的欲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食欲,物欲,爱欲,情欲,表现欲,占有欲等等,这都是人类的习气,如果控制得当,完全是正常的欲望,并没有引人不适或者影响他人,伤害到他人。
但是,如果欲望过度、太大,就一定会伤及他人,并同时伤害到自己。比如贪图享乐,贪图钱财,贪图色欲,贪名贪利,等等,在这些过度的欲望控制之下,自己一定会犯下种种错误,丢失到最根本的原则与底线,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因此,想要保全自己,利益而不伤害他人,我们必须要将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虽不要求像修行人那样严格持戒断欲,仅从常人角度出发,也需要知足少欲才比较好。下面参照道家对控制欲望的一些方法,很有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下。
第一:眼不见,心不乱
如果自己明明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过盛的需求,而且也知道长期这样下去,肯定是对自己和他人不利的,那就要下意识地控制了。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在此我们也可以将其转化为“眼不见,心不乱”,如果自己的眼睛没有看到,自然就不会那么想入非非了。
《道德经》中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适时地整理自己身旁的物件,整理自己的着装,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尽量规范,就可以关闭心中的很多妄念杂想,自然不会引发过度的欲望了。

第二:他人之物不求,不义之财不取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要遵守社会运行的规律,遵纪守法,守好自己的道德底线,是为人的基本准则。如果人人连“规矩”二字都不明,或者不放在眼里,随意打破,那么社会也就乱套了。
我们每个人守好自己所有的一切,不去侵犯他人所有,违背道义的财物不取,违背道义的事情不做,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样整个社会才会良好健康的运行。
第三:深刻认清贪欲的危害
《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少则得,多则惑。”当一个人过分的去追求一件事物时,无论他最终有没有得到,他的内心一定是迷惑的。相反,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并守好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的内心,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从古至今,因为贪财、贪色、贪恋权势与地位,有多少位高权重的人最终落马,有多少富甲一方的人最后一贫如洗,有多少本应拥有大好前程的人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如此多的教训还不足以撼动我们的内心吗?想想这些可怕的、让人抱憾终身的、无法逆转的严重后果,自己还不狂心顿歇吗?

第四:减少世俗的欲望,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忙来忙去,不过为了名利二字。为了它们,我们累死累活,争得头破血流,最后你得到了吗?得到了之后,你心安吗?你觉得真的值吗?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很多烦恼,困惑,忧虑都是我们自己的贪欲造成的。倘若能放下这些世俗的贪欲,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你一定不会再为了这些低俗的欲望而纠结与烦恼了。
佛说“平常心是道”,如果我们能真正超凡脱俗,返璞归真,努力修行,去追寻生命的真相与人生的真谛,在这人间至道面前,一切都不值得一提了。还要什么执着与放不下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