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星宿是哪个(古代的二十八星宿是什么)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分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叫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在印度、波斯、阿拉伯人古代也有类似中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太阳、太阴、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十八宿与十二地支对应关系
地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符号。地支来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种一年的表达方式。地支创建的方法是采用二十八星宿部分星象符号。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

壁水獝根据明张岱编缀《夜航船》应为壁水貐(猰貐)【反犬偏旁,右边一个俞】音为【雨】
二十八宿是干什么的?
二十八宿就是天上的坐标和刻度。用来表示某天文现象或者某天体的位置。
古代有去极度,入宿度的概念,就是天球坐标系统。什么叫天球坐标?如下图:

比如今天我们说一个天体,时角多少,赤纬多少。古代当然不这样说,可以说是,在牵牛初度,去极多少多少度。
古代说,星星有三种分类
来自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
星有三类:一、经星,北极为之长;二、舍星,大火为之长;三、行星,辰星为之长。
舍星就是二十八宿,实在是天上的刻度啊。

天事本无度,推历者无以寓其数,乃以日所行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日平行三百六十五日有余而一期,天故以一日为一度也。)既分之,必有物记之,然后可窥而数,于是以当度之星记之。循黄道日之所行一期,当者止二十八宿星而已,(度如伞橑,当度谓正当伞橑上者。故车盖二十八弓,以象二十八宿。
天上本来没有刻度,但是天文工作者要标定位置,就需要有读数。于是把天平均分成360度(中国古法,365.25度)分开之后,以二十八宿的主星(距星)作为参考星,来对比得到读数。就想用伞骨来分割伞面一样。

现在星图可以很容易获得。但是古代,绘制一张准确的星图往往是国家级科研大项。正统的科研工作者,对着星空做位置普查,修正星图的错误,绘制更准确的星图,乃是一生的奋斗。对着青龙白虎琢磨命理,无非是当代远红外治疗仪,量子弱磁场共振分析仪,纳米科技水杯……之类的吧,借着前沿科学的名义骗人。
按汉永元铜仪,以娄为十二度,唐开元游仪十三度。旧去极八十度。景佑测验,娄宿十二度,距中央大星去极八十度,在赤道内十一度。《宋史·天文》

二十八宿是谁发明的?
显然不是一个人。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发展而来的。

二十八宿是中国独有的么?
怎么说呢,划分天区的体系,基本上哪个古文明都有,但是因为划分方法是主观的,所以各个文明不尽相同。但是亚洲文化中,印度也有一套类似的划分方法。

二十八宿与现在天文学88星座位置如何对应?
看图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