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防治(美国白蛾形态及防治方法)
福瑞号2022-12-12 21:37:15投稿129
美国白蛾也叫秋幕毛虫、秋幕蛾(Hyphantria cunea)是灯蛾科、白蛾属蛾类。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已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寄主树多为城市观赏植物,例如臭椿、梧桐、桑榆、白蜡、杨柳等。
一、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
1、成虫期
为白色蛾子,雌蛾体长9-15毫米,翅展30-42毫米;雄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5-36毫米。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黑色,长5毫米,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小,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蛾触角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桔黄色,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内侧为白色。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成虫寿命一般在4-8天。
2、卵期
圆球形,直径0.5-0.53毫米左右。卵表面有许多规则的凹陷刻纹,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较强的光泽,以后逐渐加深为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顶部呈褐色。卵粒数在数百粒至上千粒不等,呈不规则块状单层排列,大小为2-3平方厘米,覆盖白色鳞毛。
3、幼虫(6-7龄)期
(二龄期幼虫)
(六龄期幼虫)
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吐丝结网,并在网中进食。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头宽2.4-2.7毫米,体长22-37毫米,头宽大于头高。细长,圆筒形,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杂黑色及褐色长刚毛的毛丛,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气门白色,长椭圆形,边缘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基部和端部黄褐色,腹足趾钩单序,异形中带,中间趾钩10-14根,等长,两侧各具10-12根。
4、蛹期
初淡黄色,后变暗红褐色,体长8-15毫米,宽3-6毫米。雄蛹瘦小,背中央有一条纵脊,雌蛹较肥大。腹部末端有排列不整齐的臀棘10-15根,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蛹外被有黄褐色或暗灰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
二、常用的防治方法
(一)、人工物理防治
1、摘卵块。在美国白蛾处于卵期的时候,多分布在树冠中下部外围叶片背面,将带有虫卵的树叶摘去,组织人员采摘卵块并集中销毁。
2、人工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处于幼虫期(1-4龄幼虫)的时候,按照美国白蛾幼虫有群集和在树枝上吐丝结网缀食的习性。此时通过观察每隔2-3天在树上寻找一次幼虫网幕及危害的枝条,然后用高枝剪剪下,可消灭虫源达到防治的效果。剪下的枝及网幕装于塑料纺织袋中,集中焚毁。此时可以集中进行人工捕杀。
3、围草诱蛹。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喜欢下树化蛹的特性,用麦秸、谷草等在树干上距离地面1-1.5m处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将老熟幼虫引诱过来,在草把中化蛹,然后集中烧毁。
4、捕捉成虫。当美国白蛾处于成虫期的时候,可组织人员每天的早晨和傍晚时分,捕捉栖息在建筑物的墙壁、树干、草地上成虫。
5、灯光诱杀。利用诱光灯在上年度发生较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在成虫羽化期每天晚上的7点到第二天早上的6点,诱杀成虫。
(二)、生物防治
1、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按照白蛾幼虫:周氏啮小蜂=1:3-5的比例,释放周氏啮小蜂。具体操作方法:选择一个无风天气,在当天上午的10点至下午5点这段时间,将即将羽化出蜂的柞蚕茧直接挂在树上,或者是用大头针钉在树干上,让周氏啮小蜂自然飞出。
2、叶面喷雾400亿孢/克球孢白僵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
3、每亩地使用100ml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兑水稀释后喷雾。
(三)、药物防治
1、幼虫期的时候,使用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1500-2500倍液,或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喷雾。上述药物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2、幼虫破网前,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兑水稀释1000倍进行防治。幼虫破网后,在树冠上喷洒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原标题:《美国白蛾形态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