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十中学(榆林七中:建设“勤和”文化打造文明校园)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一旦积淀形成便能潜移默化影响学校发展,润泽师生心灵。榆林市第七中学用独特的“勤和”文化体系努力打造勤奋、和谐的文明校园。
每到月末,榆林七中就会对“勤和百星”进行颁奖。“勤和百星”指“文艺之星”“学习之星”“阅读之星”和“劳动之星”等近几十个种类的星级称号。“勤和百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获奖机会。曹凌赫是榆林七中九年级学生,由于在合唱比赛中为大家表演弹钢琴,才艺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因此,今年5月份被评为了“才艺之星”。“以前看到其他同学获奖我特别羡慕,没想到这次我也得了,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第一次得到“勤和百星”荣誉的曹凌赫激动不已。

在“勤和”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将经典诵读、古典文学、趣味英语和学科社团等整合形成了“勤和学科课程”;将感恩教育、节日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整合形成了“勤和德育课程”,劳动实践就是其中之一,在榆林七中东侧墙角下,一片蔬菜田园被学生们打理得井井有条。八年级学生王博的班级今年种了西葫芦、蒜苗等蔬菜,他和同学每天都要来观察蔬菜的长势。记者见到王博时,他正在和同学们一起浇水,“种菜的过程中,我们班的学生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还有些菜苗枯死了,这也让我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更加要做珍惜粮食的文明好少年。”王博一边浇水,一边告诉记者。

“劳动是最光荣的,我们通过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立,让学生体会生命本源,体验这种劳动生活的快乐,然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结合起来,让学生长远全面地发展。”榆林市第七中学副校长许德耀说。

每次课间操、放学时,你会看到榆林七中学生总会自觉排成两队前进,这不仅成了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还让学生们在无形中掌握了紧急疏散的技能。班本课程是榆林七中又一大亮点,每个班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发打造,二十四节气课程、传统节日课程、晨诵午读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我们七彩阳光班的二十四节气的课程大家都非常喜欢,它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这节课上我们学到了绘画、诗配画、做饭等很多技能。”九年级学生白花于深有感触。

“班本课程是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一个补充,就像端午节课程,它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了解传统节日的课程,更是把一些中国的精神融了进去,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的团结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些伟大精神,通过这样的节日课程,让孩子们受到一次德育的洗礼,拓宽思想认识格局,而且能给孩子们积累很多写作素材。”榆林市第七中学九年级班主任解颃说。

榆林七中成立于2007年,目前在校学生4000余人。经过多年的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校风正、学风浓、教风严谨的良好局面,更是先后获得了“榆林市师德建设示范团队”、“陕西省实验教学标准化示范学校”以及省市区三级文明校园等众多荣誉称号。

“我们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深化文明校园的成果,开展了一系列七中因我更精彩,榆林因我更美丽的主题活动,在这些主题活动的引领下,我们全体勤和七中人,努力为榆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着自己的贡献,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榆林市第七中学校长屈彩琴表示。(崔瑞妮 刘红)
【来源:榆林文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