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者权益日是什么?这些消费陷阱你必须知道
3月15日被称为“315消费者权益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后设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日。在这,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关于消费者权益的知识和信息,以及投诉和维权的途径。
然而,在消费中,我们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陷阱和问题,下面就是一些消费陷阱,希望能够让大家提高警惕,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1. 虚假宣传
在商家的宣传中,往往会夸大产品的功效或者使用效果,这就需要消费者要有辨别能力,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了解产品的真实情况,以及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反馈。
2. 售后服务不到位
在购买产品后,如果出现了问题,消费者要及时联系商家,要求退换货或者维修。但是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在售后服务方面偷工减料,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因此,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要了解商家的售后服务政策,并且要保留好购物凭证,以便日后维权。
3. 隐形消费
在购物时,我们常常会被一些看似优惠的活动吸引,而忽略了一些隐形消费。例如,商家会在商品价格中加入一些杂费,或者在结账时不经过消费者同意就加入一些附加服务费用。因此,消费者在购物时要认真核对商品价格和账单,以免被隐形消费陷阱所坑。
综上所述,315消费者权益日是一个提醒我们保护自己消费权益的日子。在消费中,我们要保持警惕,提高辨别能力,不要被商家的虚假宣传所蒙骗,要及时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