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古诗赏析(唐代王之涣的经典之作)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之涣所作,为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别故土、告别亲人、前往他乡的感人场景,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乡之情,被誉为唐代离别诗的代表之作。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渡过了遥远的荆门,从楚国来到这里游玩。
山脉随着平原尽头,江水流入茫茫大海。
月亮在天上照耀着,云彩在海上形成了层层高楼。
我仍然怀念着故乡的河水,千里之外还要乘舟离去。
《渡荆门送别》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不舍之情。诗歌开篇即描绘了渡过荆门的情景,使得诗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更加明显。接着,诗人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他即将离开故土,前往他乡的决心和不舍之情。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运用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样的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富有诗意。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即使千里之外,仍然难以忘怀。
总之,《渡荆门送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离别的痛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