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年一闰月?原来是这个原因
每年有365天,但地球的公转周期其实是365.24天。也就是说,每年会多出0.24天的时间。这个0.24天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导致日期和季节不同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于是,人们就开始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终,制定了闰年的规定每4年一闰,即在2月份增加,变成29天。这样,就能够弥补多出来的那0.24天了。
这个规定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6年,当时罗马共和国的朱利叶斯·凯撒制定了闰年规则,但是他的规则有些缺陷,导致闰年的间隔时间并不是恰好4年。后来,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修订了凯撒的规则,制定了现在通用的闰年规则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的,就不是闰年;但是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仍然是闰年。
这个规则的确很好,可以很准确地弥补多出来的那0.24天,使得日期和季节始终同步。但是,它也有一个问题它只是一种近似的解决方法。实际上,地球的公转周期并不是恰好365.24天,而是稍微有些变化的。因此,闰年规则在长期的时间尺度上还是会有误差。
不过,这个误差很小,一般不会超过1天。而且,人们也发现了很多其他的方法来弥补这个误差,比如在公历1582年的时候,就把当时已经多出来的10天直接删掉了,使得日期和季节重新同步。所以,虽然闰年规则并不是的,但是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