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成语承欢膝下的含义和来源
本文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成语“承欢膝下”的含义和来源。这是一个文化典故类的问题,需要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承欢膝下”是什么意思?
“承欢膝下”是一个比喻,表示侍奉在长辈或上级身旁,听从其教诲和指示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在父母或师长的庇护下,感受到温馨和关爱。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承欢膝下”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孙去,萋萋满别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句话,就是指白居易与他的好友孙别离时,相互依偎在一起,泪眼相视,难以言说的场景。后来,这个场景被人们广泛引用,成为了“承欢膝下”的比喻。
“承欢膝下”有哪些典故或实例?
在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承欢膝下”的典故或实例。比如,明朝时期的文学家冯梦龙曾经写过一篇《醒世恒言》中的故事《承欢侍宴录》。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秦生的人,因为勤奋刻苦,成为了官员,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缺少一些东西,于是他去拜访了一个叫做董氏的老太太,想要向她学习。董氏告诉他“人生快乐的事情,就是侍奉在长辈或上级身旁,听从其教诲和指示。”秦生从此开始侍奉董氏,承欢膝下,终变得非常成功。
另外,近年来,“承欢膝下”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亲密关系中的温馨和感动。比如,某些婚礼上,新郎新娘会以“承欢膝下”为主题,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意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