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名门公子(周瑜:金阶白玉堂走来的贵公子)
《三国演义》的作者,灌水大王罗贯中深谙做一个高级黑的路数。他一出手,立马把周瑜黑成了碳。把周瑜推到嫉贤妒能的大坑里,任风云变幻,看沧海桑田,再也爬不上来。
1.
其实在大宋王朝时,周瑜还是玉树临风、温润如玉的存在的。他的超级粉丝苏轼一双星星眼,赞他: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韶光似水流,到了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官至南宋副宰相的范成大也加入了周瑜的豪华粉丝团,说周瑜是: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为什么,风水轮流转,到了元末明初之际,周瑜怎么就那么不招罗贯中待见呢?要不遗余力地黑他呢?

2.
周瑜可是广厦玉堂里走出来的贵公子。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经官至太尉的,那可是东汉王朝的陆军总司令。虽然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那也是一言九鼎的风云人物。
周瑜他父亲周异官居当时的洛阳令。要知道,洛阳可是东汉王朝的首都,洛阳令家的门前,那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
玉树临风的潇洒美少年周瑜,和当时江东的破虏将军孙坚的大儿子孙策意气相投。甚至,等到弱冠之年以后,两人还分别娶了江东望族乔国老家的两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大乔小乔。
3.
后来,小霸王孙策问鼎江东,周瑜也被孙策任命为水军大都督,那可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般的存在。后来,小霸王孙策中了阴沟里翻了船,被几个无名鼠辈刺杀,他的弟弟孙权执掌了东吴的大印,周瑜的地位依然如磐石一般。
而那时,诸葛亮在哪里呢?《出师表》里说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就是说,那时,诸葛亮还在南阳的山林草野之间,竹篱茅舍之下,种地呢。

后来,诸葛亮娶了荆州望族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一朝登上金阶白玉堂之门,才有后来的荆州地区著名经纪人水镜先生对诸葛亮的舆论造势。所谓水镜先生,其实就是诸葛亮的铁杆水军啊。
娶了黄月英的诸葛亮,即使在爱哭大王刘备三顾茅庐之下,在刘备那个缺马少枪的草台班子里,还有关羽、张飞、赵云呢,相比周瑜的超然地位,诸葛亮在刘备那个草台班子里的地位远远不及周瑜。
那周瑜这个如日中天的名门公子,到底嫉妒草台班子里的诸葛亮什么呢?
4.
就算在《三国演义》里,灌水大王罗贯中大概是灌水灌的太high 了,以至于胡说八道的地方难以自圆其说,逻辑都不能自洽了。
比如,被罗灌水奉若至忠至孝的徐庶,所谓“人在曹营心在汉”。可是,在《三国演义》里,徐庶在爱哭鬼刘备的草台班子里风光无二之时,可是没有向刘备举荐诸葛亮的。他是在迫不得已离开刘备的草台班子之时,才勉为其难地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要说徐庶不嫉妒诸葛亮,逻辑也不能自洽。

而反观周瑜,《三国演义》里说:在鲁肃向周瑜介绍了诸葛亮后,周瑜见诸葛亮雅望非常,就想策反诸葛亮,让他投降东吴。诸葛亮在选择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严词拒绝之后,周瑜才对诸葛亮动了杀机。这怎么也不能看作是周瑜嫉妒诸葛亮吧?那他为什么还极力劝降诸葛亮呢?逻辑不通啊。
那罗贯中为什么要黑周瑜而作诸葛亮的拥趸呢?大概是出身于布衣的罗贯中把对自己的自怜自艾都化为一腔莫名的爱,投放给了同样布衣出身的诸葛亮。而对周瑜,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仇富心理?或是文人用春秋笔法写死对手的一种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