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区别,你必须知道的关键点
本文主要涉及的问题或话题成本法与权益法是会计核算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1. 什么是成本法和权益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都是会计核算中的两种方法。成本法是指按照资产的成本计量,对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权益法是指按照投资者持有的股权比例,对投资对象进行会计核算。
2.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是什么?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主要在于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同。成本法是以资产为核算对象,而权益法是以投资对象为核算对象。另外,成本法在计算资产价值时,不考虑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权益法则反之。
3. 成本法和权益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有哪些?
在实际应用中,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的会计核算中,而权益法主要应用于对其他企业的投资中。例如,公司持有公司B的股份,如果采用成本法,公司只会计算其持有股份的成本;而如果采用权益法,公司需要按照其持股比例计算公司B的利润,并将其纳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4.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有什么不同?
成本法适用于大部分的资产会计核算,而权益法则适用于投资会计核算。在投资方面,如果公司持有被投资公司的股份比例在20%以下,通常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如果持有比例在20%以上但不到50%,则可以选择权益法或成本法;如果持有比例在50%以上,则必须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
总之,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会计核算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会计核算的对象不同。在实际应用中,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固定资产、存货等资产的会计核算中,而权益法主要应用于对其他企业的投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