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的前世今生:卞和献璧被割掉双脚)
虽然你不太关注春秋战国的历史,但是你一定听说过和氏璧,因为我们从小就学过“完璧归赵”“价值连城”这两个成语。后世有很多传说都和和氏璧有关。那么,和氏璧究竟是怎么来的?它在流传过程中又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一、和氏璧的由来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韩非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他在山中开采到一块玉璞,就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当时的鉴定专家鉴定,认为这只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幸好没在现代,碰到王刚老师,让他一锤子砸了。虽然玉还在,但是卞和的遭遇就惨了,这说谎话简直是欺君之罪,楚厉王大怒一气之下便砍去卞和的左脚!
不久楚厉王死了,缺了一只脚的卞和又将玉璞献给新的楚武王,是不是缺心眼咱就不知道了,咱知道的是武王和厉王一样不相信这是块玉,于是便砍了他的右脚!

武王死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失去了双脚,就坐在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就哭出了血。幸好文王礼贤下士,文王派人问他为什么哭成这个样子。卞和就说了几句语带双关的话:“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于是文王叫人剖开玉璞,果然是稀世之宝,便命名为“和氏璧”。
这便是和氏璧的由来,有关这个说法,你就当个小说看了,如果当真,那不是你傻就是我傻。

二、和氏璧的故事
1、完璧归赵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庐,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