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有什么习俗(今年没有年三十)
今年是没有大年三十的一年,腊月二十九直接就是除夕了,但是在原本的年俗里,腊月二十九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习俗,你知道腊月二十九原本是要干嘛么?在这原本除夕的前一天,你知道这天原本都要准备一些什么吗?
在以前庆贺新春佳节之前,大家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很多地方是要去上坟请祖先的,你知道是为啥吗?这天还要去集市打酒过新年,你知道为啥要这一天特地去打酒吗?其他少数民族还存在过赶年的习俗,也是这一天,你知道为啥吗?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非常多的传统,大家都应该好好地了解一下。
去打酒
《清嘉录》记载“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北京礼俗》里说“先除夕一日,则谓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招邀,曰别岁,又曰辞岁。”,就是在小除夕这一天,家里面要别岁烧天香,用酒招待客人。
酒在中国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礼记》里说“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酒这种东西,是粮食精,当然,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差别很大,基本上就像现在的米酒或者醪糟一样;《殷墟文字类编》里说“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古人早就已经开始用酒祭祀祖先了,说明现代人在这种节日饮酒的习俗,流传已经很久了。
家里在这一天去置办酒宴,一来是感谢邻居,大家平时的照顾,过年的时候就要守岁了,提前一天,礼敬一番;二来是,在这一天要去祖坟迎回祖先,奉上供品,效法上古时期的文化,传承那种精神上的寄托,先秦时代的老百姓就已经在这么做了。
上坟请祖过大年
腊月是祭祀祖先的一个月份,《礼记》里说“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的时候,中原的先民都是农耕民族,安居乐业,常常会受到游牧民的侵扰,大家都是为了生存下来,这戎说的就是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仗。
汉朝的时候,抵御匈奴那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和《左传》里写的戎一样,就是打仗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家卫国和祭祀祖先,在先民的眼里是一样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中国古代如此讲究孝道文化的原因,现在大家的传承,也是这样的文化延续。
孝道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祭祀祖先,没有继承哪里来的延续呢?大家祭祀祖先的原因,一来是孝道文化的传承,二来是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三就是教育好子孙后代,不要忘记祖先的荣耀和苦难,将来的生活里面,要记得祖先的教诲,能避免很多歪路。
腊月二十九这天,也是大家俗称的小除夕,这天的清晨,去祖坟拜祭先祖,请回祖先,上好供品,和祖先共同欢庆这新年的到来,享受新年的喜悦,也享受丰收的年景;同时也是祈求祖先,能够保佑家族,能够一直昌盛,一直兴旺下去。
在现代的文明里,大家还在坚守这些习俗,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上的信仰,是中华民族精神延续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大家寻找根源的一种表现。
过赶年
过赶年的习俗主要是土家族的说法,因为这样的传承比大家的过大年早一天,所以有了过赶年的说法,这样的习俗来源说法有两个,都是有关于战争的,非常契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古之大事在祀与戎。
相传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土家族的祖先在新年之前,得知敌人要前来偷袭的事情,首领为了这一年之中的团圆节日,族里的家庭都能好好的团圆一下,就下令提前一天过节,到了第二天正式年节的时候,果然敌人就打来了,土家族人成功守护了家园,于是大家为了纪念胜利,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提前一天过个赶年,流传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中后期,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倭寇的袭扰,嘉靖皇帝诏令土司率兵前往抗击倭寇,按照圣旨的日期,想要按时到达,就不能在家过年了,土司不能不顾家国安危,于是下令大家提前过年,好开赴前线,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胜利,土司于是就让族人,每年都提前一天过年,于是流传下来,也就成了今天土家族的过赶年的活动。
在过赶年的活动中,土家族人一般会做糖糁,这种食物也是就地取材,是用南方的糯米做成的,浸泡一夜后,搓洗干净,蒸熟之后放到竹筒里面,做成圆饼状后,在没有烟的的竹席上面烤干,这就是一种干粮,也是为了纪念古时候冷兵器时代,战争和迁徙的时候,粮食不易保存所做的食品,到现代社会,吃这种东西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承。
当然了,杀年猪,贴春联都是现在正常的活动了,现代社会里面,大家的生活质量好了,所有的文化继承,更像是一种怀念了,感怀先祖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放弃自力更生,大家的传承,更像是在继承这种精神,永远不忘记苦难,只为了不再受苦,努力的前行。
结语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不论是生活在什么地方,还是什么民族,大家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过年是一个非常让人欢喜的节日,然而这节日的来源,以及所具有的那些传统,不应该被遗忘。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家,生活的节奏很快,也非常的辛苦,在准备新春佳节的时候,在那闲暇的时间,也应该好好了解一下这些习俗的由来,虽然有些已经不太合适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了,但是一些文化的传承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