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否有三种(北京冬奥开幕式为何先用法语)
北京冬奥会为什么开幕式的播报语言第一是法语,第二是英语,第三才是中文普通话?有网友很疑惑的语言为什么不是主办国的语言?就算优先,外国人也应该是英语优先才对呀。
今天这个文章不长,但能把这一系列问题都搞明白,或许还能让你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一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每一分钟都写满了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展现了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在大家看直播的时候,有许多观众发现,当运动员进场的时候,主持人播报先说的是法语,在说的是英语,最后说的是中文,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首先我们要肯定一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法国人顾拜旦的推动下,才有了现在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地位。
说到顾拜旦,186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贵族家庭,1896年到1925年,他曾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奥运会会旗。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贡献,他被国际上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有了上面这个了解,我们再从语言的角度解读一下,法语是唯一与英语并行在世界五大洲应用的语言,全世界超过8700万人把它作为母语,以及其它2.85亿人使用。
拿法语和英语相对比,法语是世界上最严谨常用语言之一,而英语有大量的单词意思不同,相对来说不够严谨。其实,在国际上许多跨国企业制定的合同以及国际的一些法律条款都会采用法语撰写。
联合国将英语定为第一发言语言,法语为第一书写语言。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谈到了法语的地位,其中第24条规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两种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
补充内容中规定,如果出现了奇异的,以法语为准。所以法语是奥运会的第一官方语言。
比如2012年在伦敦开奥运会,都是采用先法语后英语的方式进行播报的。由此看来,法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显然要更高一些。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曾经美国人还试图挑战法语在奥运会中的权威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就采用了先英语后法语的播报顺序,导致法语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地位确实一度下滑。
为了更好地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在2007年,由法语国际组织奥运推广监督人、法国的前总理拉法兰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签订了推广奥运会法语使用协议。
于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法语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科技的、强大的中国,让世界再一次了解中国。
提到法国,我们稍微地展开聊一下,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1964年中法建交后,周总理和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商定,将武汉列为中法两国合作交流的基地层。
1973年法国总理乔治蓬皮杜访问中国,他是第一位访华的法国总统,也是第一位访华的西欧国家元首。
1979年中法两国签署了政府之间的文化交流计划,并决定把武汉大学作为两国政府教育合作的重点单位。
1980年法国外交部要与武汉大学签署中国改革开放后中法两国在教育领域的第一个合作备忘录,武汉大学已成为国内法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
虽然这些年中间也有一些摩擦,但是,在我国申请加入WTO的时候,法国还支持了我们,随后还签订了一系列的经贸协定,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所以在某种角度来讲,也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平友谊的原则。
回归主题。其实,奥运会的开幕式它体现的也是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开幕式的播报顺序或许跟大家理解上有一些差距,当然了,大家惯性思维也是正常的,可能想到一些政治因素,大国实力什么的,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举办奥运会,不光是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还有更深远的意义。读懂了下面的内容,或许你就更能理解它存在的意义。
奥林匹克运动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宗教祭祀活动。古希腊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奴隶社会时期,制胜的关键就是以人为主体的军事战争,啥意思呢?全靠肉搏。
在此背景下,为了培养出行动敏捷,体格发达的士兵,各个部落都非常崇尚体育运动,已达到军事训练的目的。由于战争不断,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种场面,所以,就造成了社会经济之后,人们渴望和平,于是就有了这种既适合庆典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最后我想说,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权,所以礼仪当中体现到以人为本。正如开幕式的语言播报顺序一样,就不能受政治干扰影响。
奥林匹克体现的是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这就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