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对新中国有何贡献)
导语:对于赫鲁晓夫这个领导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既是苏联“救世主”,又是苏联“挖坑人,救世主是因为他致力于改革,在他上位之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速度,挖坑人是因为他对斯大林的做法没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是全盘否定,让苏联一度陷入迷惘时期。

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赫鲁晓夫为新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之间都是利益纠缠,但不可否的是赫鲁晓夫在首次访华的时候带来的大礼包,这其中有赫鲁晓夫的寓意。
1953年3月5日,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逝世,党政军职务被党内人员分割,当时苏联的政权不在一个人的手里,而是分成几部分,因此当时各有各自的党派,造成苏联内部的混乱,因此赫鲁晓夫明白自子应该把握住此次机会,夺回政权,因此赫鲁晓夫联合其他人发动政变,这样第二位贝利亚就倒台了。

事实上这些人都不是赫鲁晓夫的对手,这并不是意味着赫鲁晓夫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而是因为他独特的谋略,赫鲁晓夫出生在一个贫穷小村里,自小没有读过书,对于大多数政治者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有一个睿智的大脑,在社会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把这些经验应用到官场上,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而他懂得面对任何人用不同的策略。

这一点在马林科夫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贝利亚的去世,马林科夫被迫成为了赫鲁晓夫的目标人物,1954年,赫鲁晓夫的决策得到肯定,主导权逐渐掌握到赫鲁晓夫的手里,同年6月,马林科夫被中央主席团除名,在中央主席团成员名单中再也没有马林科夫的身影。
之后赫鲁晓夫宣布了现在党的性质,但是马林科夫面不改色,事实上这时候马林科夫决定不了事实的真相,赫鲁晓夫已经得到了主导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的时候,赫鲁晓夫就做好了准备,想要到中国参加典礼。

对于此次访华,赫鲁晓夫带着满满的诚意,在很久之前,赫鲁晓夫开始着手准备,事实上访华对苏联的意义非凡,赫鲁晓夫也明白此次访华的重要性。赫鲁晓夫给予中国军事、铁路、经济和科技等多方面的援助,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中国当时工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因此赫鲁晓夫的访华大礼包对中国意义重大。
尤其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功完成得力于苏联的访华大礼包,事实上对于赫鲁晓夫的访华,遭到了中央主席团部分人的反对,认为苏联政权刚稳定下来,为我国带来如此丰厚的礼物就是对苏联的釜底抽薪,但是赫鲁晓夫下定决心一定要访华。

这是苏联第一次大规模访华,在宴会上,赫鲁晓夫大赞中国的快速发展,毛泽东同志优秀的指导,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次日,在天安门广场上,赫鲁晓夫和毛泽东一起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并且带领赫鲁晓夫参观了中国博物馆,与此同时,赫鲁晓夫参观了中国的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还有我国的景秀山河。

赫鲁晓夫非常满意中国北京的环境,同时为了促进二国的合作发展,向中国传播苏联文化,而毛泽东为了感谢赫鲁晓夫雪中送炭的行为,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于北京的西郊,赫鲁晓夫访华最重要的任务是签署文件,10月3日,中苏两国领导人在中南海完成7个文件的签署。
毛泽东感谢赫鲁晓夫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赫鲁晓夫说帮助中国就是帮助苏联快速强大,确实因为苏联的及时援助,解了我国的燃眉之急,让我国的工业快速发展起来,并且中国当时想要发展核工业,但是这方面经验不足,赫鲁晓夫同意中国派专门人员到苏联偷师,这为我国发展核工业埋下了基础,并且成就了一些核工业的人才。

总结: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对中国的贡献不止于此,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苏联的帮助,赫鲁晓夫帮助中国也有自己的私心,这并不是他的盲目行为,当时苏联由于政权不稳,由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埋没,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打压,苏联受到内外夹击,这时候正是我国逐渐强大起来,苏联找到了合作的同盟者,其实古往今来,国家的合作关乎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