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战女人有多惨(土木堡究竟败得多惨)
“英庙出塞征虏,诚欲为国为民剿除边患,非事廵游也,然虏未及征,已有土木之变。”——蒋冕
明朝时出现过这样一位皇帝,他既当过敌人的俘虏,也经历过两度为帝,从个人能力方面来看,这位皇帝也并不是碌碌无为之人,可他一生中也的确做过不少荒唐事情。
这里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人生经历很是复杂的明英宗朱祁镇,看看土木堡究竟败得有多惨。

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是1427年生人,他在宣德十年的时候正式即位,年号正统。由于当时的岁数很小,因此国事主要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
这期间因为“三杨内阁”弄权以及麓川之战的爆发,导致明朝国力出现了明显损耗。等到正统八年时,朱祁镇才开始亲政,掌权前期的朱祁镇其实很想当一个好皇帝。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镇开始宠信宦官王振,这就导致当时明朝陷入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于1449年御驾亲征。
也是在这个攻打蒙古瓦剌部的过程中,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当时朱祁镇一度沦为敌人的阶下囚,且后来他虽然被接了回来,可依旧过着名为安置实为囚禁的生活。

景泰八年,朱祁镇策动夺门之变,废除了明景帝朱祁钰,杀死少保于谦等人,复位为帝后改元天顺。
许是因为阶下囚的日子给了他很深的感触,因此朱祁镇在复位之后也兢兢业业过一段时间,可等到他晚年的时候,朱祁镇又开始重用奸佞,再度造成了明朝国力衰退。

土木堡之变
彼时朱祁镇之所以会选择御驾亲征,一来是因为也先早有南侵的企图,二来则是因为他当时非常宠信的宦官王振怂恿他亲自带兵。
据史料记载,1449年秋天的时候,也先召集了大量军队, 兵分四路向明朝边境进发。由于他们的攻势非常猛,致使明军在猫儿庄之战与阳和之战中直接落败。

并且在这两场交锋中,明朝大同右参将吴浩、大同总督宋瑛以及总兵官朱冕等战死,眼看着边境局势越来越严峻,王振开始怂恿起英宗来。
他表示只要英宗御驾亲征,敌人见到他之后势必会大乱败逃。对此礼部尚书王直等人则想方设法地劝谏英宗,以避免皇帝去边境后有什么闪失。

但遗憾的是,英宗当时已经被王振捧上了天,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御驾亲征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在不知道瓦剌军队主力方向的情况下,英宗迅速召集大军,出兵征讨也先。因为准备得过于仓促,这使得明廷上下一片混乱。而英宗也在此后的作战中屡战屡败。

原本英宗对战局就不甚了解,再加上他当时将军事大权交给了王振,王振本人又没有什么军事指挥才能,因此越来越多的将领以及士兵开始不满。
他们甚至一度想要兵变杀死王振,以逼迫英宗赶紧回朝,只不过还没等他们采取行动,王振因为连番的失败开始恐惧,他主动向英宗建议回朝。

随后因为种种原因,瓦剌大军意识到明军要离开,于是他们对英宗部队展开了围追堵截,并且最终将英宗围困在了土木堡。
后来也先诈和,在明英宗等人行动的同时突然折返,给明军造成了严重冲击。据悉当时随行的几十名大臣均死于混战之中,最后也只有礼部左侍郎杨善等人侥幸逃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混战中,护卫将军樊忠在保护英宗的同时怒喝:
“王振老贼,是你这奸佞误国葬送我大明50万将士,汝罪恶滔天,饶你不得,吾为天下诛此贼。”
随后他便使用棰锤死了王振。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英宗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却说王振是因为自责引刀自刎的。
王振死后,樊忠也因为寡不敌众而战死,英宗见没有办法突围出去,干脆自己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

本来瓦剌兵想过来剥取英宗的衣甲,但又见英宗的衣甲与众不同,实在不敢轻举妄动,便和几个人将英宗押到了也先之弟赛刊王那里。
在赛刊王斥问英宗的时候,英宗不仅没有回答,还反问赛刊王的身份。这一下赛刊王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英宗,又将他送到了也先那里。

也先见到英宗之后,立即向英宗行了个君臣礼,然后又献上各种野味美食,等清点完所有缴获的物资之后,开始挟持英宗向北京进发。
自英宗落入也先手中之后,土木堡之变就彻底告一段落。至于接下来发生的“京师保卫战”,则是因为明廷放弃英宗拒绝妥协而爆发的另一场战争。

土木堡之变后的惨烈结果
由于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明廷内外矛盾被明显激化,并且日趋严重,而大明朝的统治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在这场变故之后,明廷不得不面临以下几个惨烈结果:
- 武勋贵族被全歼;
- 文武系统全灭;
- 三大营整个覆灭。

在朱元璋时期,他想办法留下了一批军事能力出众,且忠心耿耿的武勋贵族,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这些武勋贵族逐渐成为明朝的军事中坚。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因为与朱氏皇族联姻的缘故,与朱氏皇族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相当于明朝真正的主人。

可是在土木堡之变中,几乎全员出动的武勋贵族大量阵亡,最后幸存下来的人屈手可数。并且最可怕的是:
在这些阵亡的武勋贵族中,不乏军事才能非常出众,堪称明军支柱的存在。也是因为武勋贵族的大面积凋零,使得明朝文官开始坐大。
可以说从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就很难再涌现出军事才能异常出众的良将,在后期的对外战争中,明朝也逐渐变得越来越被动。

诚然,武勋贵族的大量损失的确令人惋惜,可事实上除了众多武勋贵族阵亡以外,明朝还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了大量的文官。
前文我们也提到过,当时追随英宗前来征战的文臣足足有几十人,但经过土木堡之变以后,幸存下来的文臣同样没有多少,整个明廷因此大空。

虽说后来在明景帝朱祁钰的努力下,明廷的情况改善了一些,可自英宗复位之后,他大肆屠杀了不少景帝时期的重要官员,这就导致明廷再度遭受重创。
如果说英宗复位之后清洗朝堂的行为破坏了明朝自朱祁钰时期恢复的国力,那么英宗与土木堡之变则直接导致明朝前几十年的功绩毁于一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土木堡之变还导致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建立的精锐三大营覆灭。彼时朱棣为了对付难缠的蒙古人,特地组建了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其中神机营的主要武器就是火器,作为世界上第一支由纯火器装备的精锐部队,可以想象其究竟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

只是在土木堡之变中,因为大量武勋贵族的阵亡,三大营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他们不仅没有发挥出自己该有的实力,还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损失良多。
据悉在土木堡之战中,20万明军足足被灭掉了1/3,衣甲、辎重以及军火几乎全部丢失,号称精锐的三大营则近乎全军覆没。

在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虽然也组建了三大营,可由于精锐几乎全部折损,这导致三大营再不复从前那样强悍。
并且最令人忍不住叹息的是,明朝在这之后,再无对游牧民族进行大规模反攻的记录,且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失去了对抗游牧民族的信心。
在面对此后作乱的蒙古、女真等部时,只要有人提出主动进攻,其他人就会以土木堡之变为例反对,由此可见土木堡之变中明朝究竟败得有多惨。

补充
最后我们不妨再来补充一点关于明英宗朱祁镇的内容。尽管明英宗在年轻时各种叛逆,但我们也不能说此人一点好事都没做。
据悉朱祁镇在位期间,曾趁着太后大寿之际给全国老年人发放福利,后来他还对朱元璋时代提出的养老政策进行了相关补充:
全国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免服任何国家差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以领到国家发放的供养粮食;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供养粮食加倍。

等到1464年的时候,明英宗朱祁钰驾崩,享年37岁。他在自己的遗诏中提出:废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
而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觉悟,大概也是因为被接回来之后的“太上皇”生活一点都不好过。彼时受到严密看守的朱祁镇总是面临着吃穿不足的情况。

他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然后托人拿出去变卖,靠着这个收入去改善二人的生活。
对于当时的朱祁镇而言,钱皇后可以说是最能感动他的人,且他本人也因此对女性有了恻隐重视之心,这为他后来废除宫妃殉葬制度奠定了一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