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是什么意思(入伏下雨啥预兆)
入伏就是进入伏天,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意思就是说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三九天,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那么什么是三伏天呢?
在我国古代,人们都很迷信,到了最热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是自然现象所致,认为天气炎热是妖魔在作怪。为了驱走炎热的妖魔,便以杀狗取狗血涂入城门,以防炎热的妖魔进入。
他们认为,狗血是避邪之物。如此这样把狗血涂上城门,炎热的妖魔便会伏藏起来,不敢出来。“伏”字是人旁有犬,表示犬能保护人,因此,古人们称这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为伏天。
于是,每逢热天到来之际,人们便有了“伏祭”的习俗,“伏祭”的日子也是就成了入伏的开始。古人又都很信服五行生克,最热的夏天属火,而庚属金,火能够克金,金怕烧熔,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入伏也就是庚金伏藏之日。于是也就有了“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
历法规定,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的时间,“庚日”就是古代以天干地支的纪时方法,遇到天干是庚的日子就称庚日,这在万年历上均可查到。
对照万年历,今年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6号,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十八,因此,这天就是今年的入伏时间。入伏后十天为初伏,初伏后十天为中伏,中伏后十天为末伏,谓三伏。
而历法又规定,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因此,中伏天数是不固定的,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由此可以知道,今年7月16日农历的六月十八是入伏的第一天,初伏自7月16日到7月25日,共10天。中伏自7月26日到8月14日,共20天。末伏自8月15日到8月24日,共10天。也就是说今年有两个中伏,三伏天一共有40天。
今天是7月16日农历的六月十八,天气正在下雨,这有什么预兆呢?老农说“入伏雨伏伏雨,入伏干到天边”,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看看农谚怎么说?
“入伏雨伏伏雨,入伏干到天边”
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入伏这天下雨,以后的三伏天里就会常常有降雨出现。如果入伏这天是晴好天气,那么将预示着以后的天气里要很长一段时间少雨,也许会干旱到天边,“天边”的意思就是夏天的边缘,至到秋天。
今年的入伏见了雨,说明以后的伏天也常常会有雨水出现,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但下雨不代表天气一直很凉爽,常言道“伏里雨一场,热一场”,雨过天晴后该热是还要热的。有句话叫“伏里天,洼不干”,意思就是说伏天虽然酷热,常常下雨也是正常现象。
“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下雨归下雨,热天归热天,下雨虽然降温不少,但天气晴了还是要热的,俗话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该热的时候不热,对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没有充足的光照,秋季作物就会受到影响。还有句话叫“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其实,这和上句话解释差不多,该热的时候要热,该冷的时候要冷,这是自然规律。该热不热,该冷不冷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
老农的话和俗语都是人们多年的观察和总结,具体是不是这样,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不过,风云变幻莫测,我国地域辽阔,也许俗语对应局部地区,毕竟俗语都有着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如果想确切的知道天气概况,还是要以实时的天气预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