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夺帅也)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启迪。在文化多元的现代,很多人都太过浮躁,面对问题不知所措,却不知国学之道是对问题最直观的解答。
国学经典需要一批新时代的精英们来继承!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推广国学教学、培养传统文化素养迫在眉睫。
因此,华商领军特设国学专栏,依次带大家通读“四书五经”,为企业家们在业余时间充电,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思路。
四书五经之《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
原文赏析
原文: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释义:
孔子说:“听我的话而始终不懈怠,大概只有颜回吧!”
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孔子说:“庄稼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情况有,只开花而不抽穗的情况也有。”
赏析:
前两节是孔子对于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颜渊的赞许。孔子认为,在课堂上总是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从不懈怠,并能坚持修养仁德,使自己的两位门生都有了极大的成就。后一节是孔子的一个结论:那些先天条件好,但后天不肯努力,最终也只能沦为庸庸众人。
借此,孔子想告诫我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问和道德的修成,并非一日之功,而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论先天条件如何,不论命运如何,我们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从而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原文赏析
原文: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释义: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和穿着狐貉裘的人站在一起,却并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这正如《诗经》上说的‘不嫉妒,不贪求,用到哪里不好?’”子路听后终身背诵这首诗。孔子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赏析:
孔子认为,能够做到不嫉妒不贪婪,不失为一种难得的生活态度,但又不足以心安理得。表明孔子希望子路不要只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有更高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也告诫我们,不要只满足于自身的现状,要向更为贤德之人看齐。
原文赏析
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释义:
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失去主帅,但匹夫却不可能使他动摇自己的意志。”
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
赏析:
孔子认为,只有身临危难,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对于军队来说,军队的主帅可以夺,但是士兵的志向不可夺。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志向坚定,那就任凭谁都没办法使他改变;而对于个人来说,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国家的荣辱昌盛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坚守捍卫的,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持续的繁荣昌盛下去。
在和平年代,虽然我们远离战争,但是历练高贵的品质,培养自己高尚凛然的气节操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原文赏析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释义: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被迷惑,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可以一同取得成就;可以一同取得成就的人,未必可以一起有所建树;可以有共同的建树的人,未必可以共同享有权势。”
赏析:
这两节主要是孔子对于年轻人的希冀。孔子认为,即使听同样老师授课,生活在一起学习的同学,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差距,这些差距主要源于每个人对于权势利益的追求不同。孔子主张,我们的人生不尽如意,生活也不可能时时完美。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我们只有努力修养仁德,透彻理解人生,按照仁德的要求运用大智大勇来解除我们内心的束缚和生活中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