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收购ibm成功的原因,为什么联想收购ibm会取得成功
联想并未成功收购IBM,只是在2004年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IBM放弃PC业务是因为行业利润率下降,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现在IBM和联想只是合作关系。
联想的ibm 收购之路
2014年1月,联想集团(hkse:992)与ibm(nyse:ibm)共同宣布,联想集团计划收购ibm的x86服务器业务,包括systemx、bladecenter和flex系统刀片服务器以及交换机,基于x86的flex集成系统,nextscale和idataplex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刀片网络和运维。联想集团通过此次并购,每年将增加50亿美元营收,将占有全球14%服务器市场份额,并成为第三大服务器厂商。
其实,联想收购ibm的业务也并非首次,2004年12月,联想集团在联交所复牌并发布有关ibmpc业务的非常重大收购的公告称,联想集团于2004年12月与ibm签订了资产购买协议。而那次“蛇吞象”式的跨境并购也正式开启联想全球化并购的第一步,并完成了从国内一流厂商到全球一流厂商的蜕变。
早在2004年底,国际知名分析公司gartner就发布警示,从2005年开始,全球pc市场将进入为时3年的低迷时期。而在1994年之前,ibm一直是pc领域的领头羊。但从那以后,个人电脑销售额不断下滑,亏损有增无减。到1998年,个人电脑业务的亏损达到了9.92亿美元。2003年和2004年,pc业务收入约占ibm总业务收入的10%,已不再是ibm的核心业务。同时,pc业务一直在亏损。
而此时一直坚持多元化经营策略的联想,在国内却不尽如人意。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让联想意识到必须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点。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走国际化的道路促进公司的发展。
重要的是,ibm拥有联想想要拥有的技术、渠道、研发能力、一流的管理团队等,并且ibm在国内市场几乎很少有跟联想重叠的业务。ibm的pc业务在运营体系上已经非常成熟,联想明智地选择了让ibm的品牌独立,请ibm的资深副总裁来担任ceo。
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收购ibm公司pc业务部门。联想将通过公司内部现金和向银行贷款来筹集现金。本次收购完成后,联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年收入规模约120亿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新公司管理层的安排是ibm高管沃德出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
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对ibm电脑之前不赚钱的原因,杨元庆进行了深入分析:ibm是一个服务导向型公司,讲究产品的高投入高回报,而现在的个人电脑产业已经到了效率制胜的时候,ibm此前的模式注定要不断碰壁。联想个人电脑毛利在14%左右,而ibm同类产品的毛利则达到了24%,不过最后亏钱是因为公司费用高,摊子大。此外,要想达到高效率还必须有产品规模。现有商务模式下,ibm仅仅关注大集团客户,覆盖不到中小型用户,产品生产难上规模,在与戴尔等对手竞争中吃尽苦头。找到了病因,杨元庆很快为新联想找到了盈利药方,且很快见到了效果。
在并购ibmpc业务后,联想通过强化产品组合和客户群、拓展全球行销网络以及积极的市场推广策略;不仅打消了人们在并购初期的疑虑,而且实现了业绩的增长,应该说是国内企业全球化的一个典范。(王俊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