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以来,黄脊竹蝗大量持续从老挝迁移到我国云南江城、勐腊等边境地区,波及范围13.5万亩,其中农田3.2万亩,林地10.3万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了严防措施,蝗虫虽然严重,但没有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这次的蝗虫灾害为黄脊竹蝗,俗称“竹蝗”,喜欢吃竹叶,但也吃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我国在蝗虫防治上已经有丰富经验,防控机制行之有效,主要依靠药剂和机械扑灭。
但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办法还是生物防控,蝗虫属于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它们的天敌很多,蝗虫是很多鸟类、昆虫的美味,其中红头芜菁就是蝗虫强有力的天敌。
红头芫菁(yuán jīng)属于昆虫纲,鞘翅目的一科,小编家乡叫鸡公虫。最喜欢群体行动。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提到“班螯”就是属于芫菁科,而我们最害怕的隐翅虫则属于鞘翅目,红头芫菁跟它们都多少有点亲戚关系了。
这类昆虫都让人比较害怕,因为一旦沾上它们,它们会因为受惊扰而产生一种黄色的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毒素,一旦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会引起瘙痒,甚至会产生水泡。
隐翅虫就是最常见的例子了,尤其是夏天,隐翅虫出没,一旦不小心拍死隐翅虫,凡碰及的皮肤都会出现灼热,红肿,起水泡,如果不及时医治,可能会引起皮肤溃烂。
红头芫菁的体型为中小型,身体长度在11-17毫米,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头部的红色,还有一条宽的黑色纵带,身上为黑色。
幼年时,它们以竹蝗的卵为食物,是竹蝗的天敌,据统计,一只红头芫菁幼虫需要吃60-120粒竹蝗卵,才能够长成。
一般情况下,红头芫菁一年生一代,每年的冬天,它们会以假蛹的方式在地下度过寒冷的冬天,等天气转暖,四月份的时候,蜕皮,这个时候蛹为6龄,慢慢长大到成虫。
进入7月份,达到性成熟,它们开始交配了,求偶的时候,雄性会先爬到雌虫身上,触角相互卷曲,摇摆身体,这个时候,如果雌虫有反应,跟着摇摆,那雄性才会有进一步的交配行为。
交配大约持续4个小时,之后,雄性体内的芫菁素会大量减少,约只剩下3成,体液也会减少,可见交配活动真的很耗费体力,而雌性体内的芫菁素和体液都会增加,相当于芫菁素和体液在雌雄体内转换,这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后代。
交配完成,雌虫就开始产卵,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卵慢慢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地下洞内停留12天左右,然后出土,出土后,幼虫就可以迅速行动,到处寻找竹蝗卵,依次为食,如果中间遇到危险,受到惊吓,它们会立即把身体卷起来,装假死,吃饱后,幼虫会钻到地下,以假蛹的形态渡过冬天,一般到9月份,它们就开始准备过冬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冬天的时候,看不到这些昆虫的原因了。它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度过寒冷的冬天。
科学家根据红头芫菁的数量,来集中清查治理竹蝗,因为在集中产卵地的跳(竹蝗的若虫)刚出土时,经常要走上几里地甚至几十里地才能发现,等竹林有危害的情形,才能查出来,然后防治工作还要晚一点,这个时候,竹蝗对竹林的危害已经开始了,但通过红头芫菁的查找方式,更加快捷简单。
因为跳蝻总是比红头芫菁成虫出土要晚上几天,而且个头要比跳大上十几倍,更容易发现,一旦发现大量的红头芫菁,那周边肯定会发现大量竹蝗的卵,这时候,如果给予及时治理,基本上能够彻底防止竹蝗。
红头芫菁成年后,喜欢吃泡桐、大菁等植物的叶子,而且食量是相当惊人的,大量的红头芫菁对白花泡桐是毁灭性的灾害,你可能会发现一颗泡桐突然之间就成了光杆司令,这说明它身上寄生了大量的红头芫菁。
除此以外,芫菁还能入药,最有名的芫菁当属西班牙芫菁了,人称“西班牙苍蝇”。这是一种外形漂亮的鞘翅目昆虫。
这种昆虫名声大噪是源于西班牙的一位侯爵,他在自家农场发现牛羊在吃了混有芫菁的草料后,会变得异常兴奋。
好奇心驱使下,他亲自试验,果然他变得亢奋,有抑制不住的冲动,而后被国王和教皇发现,被捕入狱,从此声名狼藉。
古希腊时期,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有记载西班牙苍蝇的药效。
芫菁变成了世界知名的春药,罗马帝国开国君主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会将班螯混入宾客的食物当中,引诱宾客轻薄自己,其后再以此勒索。
然而实际上,持续的勃起只是芫菁素中毒的症状之一,这种毒素仅皮肤接触就会产生水泡,可见,吃进体内会发生什么,黏膜损伤、出血、永久的肾脏损害……斑素的致死剂量只需要10mg。
其实,芫菁入药在古代就有记载,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斑蝥性味辛热,本身有剧毒,能破血逐瘀,散结消症。而现在,芫菁素应用于抑制癌细胞的药物研究,是辅助癌症治疗的重要药物。
而在香港,斑蝥(芫菁一种)与水银、砒霜等同属烈性或毒性中药,受《中医药条例》严格管制,只有注册中医才可处方,销售及配发记录均需保留。
在德国有一种产品名为“ 西班牙苍蝇”,只是顺势疗法的药物,有效成分极低,服用风险不大。
本文由趣聊科学原创,喜欢请点赞,欢迎关注,带一起了解那些奇妙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