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的来历(你知道我们的国歌歌名是什么吗)

我们的国歌歌名
我们的国歌歌名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的意义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能代表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和鼓励一个民族信心和凝聚力的。它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唤起人们爱国情怀。
《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
1934年春,上海电通公司聘请田汉写一部文学剧本,田汉创作了《凤凰的再生》。在准备拍摄影片时,田汉被捕,电通公司决定请孙师毅、夏衍将之改成电影剧本,孙师毅征求田汉同意后,将影片名称改为《风云儿女》。1935年2月,探监的同志带回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上的歌词,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稿。当时,聂耳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此事,便主动要求谱曲并完成了初稿。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修改了《风云儿女》曲谱初稿,定稿后寄回中国。聂耳的歌曲名称是“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的投资人又加上“义勇军”三个字,歌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为了使歌曲更加完美,聂耳和孙师毅对歌词三处稍作修改,从而完成了整个歌曲的创作。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在1935年5月16日公开发行了此唱片。
我国代国歌的确立
(1)1949年,全国政协在选定国歌时,《义勇军进行曲》在众多歌曲中脱颖而出,最终代表们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仍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能激励人们居安思危,奋勇前进。于是,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为代国歌。
(2)我国除两段时间内的国歌是正式国歌外(1978年3月5日——1982年12月4日,2004年3月14日——至今),其他时间的国歌均为代国歌。
我国正式国歌的确立
(1)1978年,我国对代国歌的歌词部分作了修改(歌名和曲谱未改),同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定新歌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正式国歌。但多方人士建议恢复国歌的原歌词,为此,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定恢复国歌原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集体作词)(1978年3月5日——1982年12月4日)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2)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正式规定我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田汉作词)(2004年3月14日——至今)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奏唱国歌的场合
1、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会议的开闭幕,全国和地方政协会议的开闭幕;
2、各政党、各人民团体的各级代表大会等;
3、宪法宣誓仪式;
4、国家公祭仪式;
5、各级机关举行或者组织的重大庆典、表彰、纪念仪式等;
6、重大外交活动;
7、重大体育赛事;
8、升国旗仪式;
9、军队奏唱国歌的场合;
10、其他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