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盗逻辑(“什么是强盗逻辑”)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强盗逻辑”。
本来今天应该讲一下农村职场三剑客中的最后一个职业“风水先生”的,但是看到美国持续作死,各种骚操作秀得飞起,所以决定讲一下它的核心思维逻辑:强盗逻辑。
强盗逻辑:只有“我”的利益
一、一则老新闻
2017年,有个美国记者采访希腊前财政部长,她提到自己非常担心中国修建或者租赁的港口,认为这会让希腊对中国产生依赖。
希腊前财长说:美国也租赁过希腊的港口,但只有中国实现了与希腊的双赢。
这则新闻中,美国人的思维逻辑过程是这样的:
当美国投资或者租赁港口时,是来帮助你们当地人的,对你们是有利的。
当中国投资或者租赁港口时,是来绑定你们当地人的,对你们是不利的。
它们的逻辑基础就是“从我的利益出发,不利于我的行为,就是错误的,你们必须阻止;有利于我的行为,你们就应该接纳。”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唯一的出发点就是“美国自己的利益”,没有考虑其他人的利益。
前段时间美国夺取高卢人的潜艇订单,也是基于这个逻辑,只不过用“共同的祖先”和价值观来包装了一下。(高卢人为什么最后忍气吞声呢?以后有机会再来分析一下。)
二、强盗逻辑:占据优势时的双重标准
强盗逻辑就是在掌控了某种优势的情况下,从自己的利益角度来重新定义和扭曲正常的价值观,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企图“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本质上,强盗逻辑就是一种双重标准,背后的出发点是“只要有利于我”,同样一件事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角度随心所欲地解读。
2020年3月8日,同样对于“通过封城进行疫情管控”,《纽约时报》在20分钟之内先后发了两则同样信息但是解读完全相反的新闻:
第一则新闻:上午10点30分,批评我国的封城行为,认为这个动作限制自由。
第二则新闻:上午10点50分,盛赞了意大利的封城行为,认为它为遏制病毒做出了突出贡献。
双重标准的典范
为什么会采用双重标准呢?
强盗们喜欢通过上帝视角来审视别人,抢占道德和舆论制高点,为获得话语权和影响力而“在不同场景下采用不同的思维逻辑”。
他们将别人当成可以任意摆布的棋子,将自己当成下棋的棋手,而且是没有对手的唯一棋手,既当裁判又当棋手,任何操作都自己说了算。
例如:
我在你家门口演习,那叫维护自由,你在我家门口演习,那叫威胁自由。
我给你的商品加税,那叫防止倾销,你给我的商品加税,那叫违反贸易原则。
我抓你的企业领袖,那叫维护技术安全,你如果反抗或者采用对等措施,那叫违反国际法则。
本质上就是“只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
既当裁判,又当棋手
三、强盗逻辑三板斧
强盗逻辑的目标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它的思维过程也非常有迹可循,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吓、骗、抢。
(1)威胁(“吓”)
威胁是成本最低的获利方式,这种方式在各种场景下都可能有作用。
即使有些威胁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是强盗们的想法是这样的:“万一他同意了呢?即使不同意我也没损失啊。”
美联储在收割某国时,会释放出消息:“我要加息了,你们的货币赶紧升值。”很多脆弱的经济体可能就此而崩盘,让美国收割得干干净净。
电影中绑匪为什么要威胁撕票?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轻轻松松一句话,就能促使对方乖乖拿钱过来赎人。
恐吓,最低成本的强盗手法
(2)蒙骗(“骗”)
蒙骗是一门集技术、成本、狡诈于一身的高智商活动,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人力、精力进行博弈,而且还不一定成功,但是很多强盗对这个套路玩出了新花样。
最典型的手段就是“我借钱给你,你用优质资产抵押,等你成熟后制造恐慌,抄底收割”。看起来我是在帮你,其实是在将羊养肥。
阿根廷、希腊、土耳其、法国、英国、泰国、苏联等,都被这套手法给收拾过,几十年辛辛苦苦发展的成果就被别人摘走了。
(3)抢劫(“抢”)
如果前面两种手法都无法生效,那么强盗就亲自上场,利用自己的武力优势开始抢劫。
这个过程中,强盗们还会找一块遮羞布,例如“将一小瓶洗衣粉”作为抢劫的证据。
有个段子说:“如果美国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最好真的有这种武器,否则你就惨了。”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西方社会就将这个手法当成传家宝,反反复复地使用,最经典的口吻就是“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以武服人”、“强者通吃”。
如果上面三个手法都失效时,强盗们就会突然变得彬彬有礼,开始和你讲道理,要求“按规矩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