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的上一句(每日一诗|王维《相思》)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成为相思豆,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位男子被强行出征,妻子终日盼夫归家。边疆战事结束后,同去者已归,唯其丈夫未返回家中。女子思夫心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痛哭流涕。没多久,她因相思成疾,泣血而亡。她的血滴在树旁,树上忽然结出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认为此物为女子血泪凝成,便称它为“红豆”,又叫“相思子”。
这个故事流传不广,并未让相思豆家喻户晓,真正让红豆走进千家万户,并人人得知它有相思之情的是王维。
红豆生于南国,喜欢生长于阳光明媚的地方。每逢春来,不知会长出多少新枝。红豆是相思之豆,所以愿君多采摘一些回去,因为此物能帮你寄托相思之情。
红豆虽为相思豆,但这首诗并非写给女子,而是写给他的好友李龟年的,所以此诗又叫作《江上赠李龟年》。
李龟年,大唐著名的乐师,深受李隆基的恩宠。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在乱世中流落于江南。曾经的大唐不复存在,王维的昔日好友李龟年也已奔赴远方,他思念往日情义,提笔写下了这首《相思》。
李龟年收到这首四行小诗后,在长沙唱起了王维的《相思》。王维对友情的思念,李龟年对故乡的情义,引发了人们对沉重现实的哀思。一时间,这首诗已不再仅仅表达友情之思,还寄托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
红豆之所以更多地寄托了爱情之思,还因为它有另一段故事。
南梁武帝萧统做太子时,是个虔诚的信佛之人。他曾代父出家,在体察民情,编撰《昭明文选》时,遇见了法号为慧如的尼姑。
萧统有佛缘,更深通佛理,便与慧如谈起了释家精义。他见慧如才思敏慧、见解独到,顿生爱慕之情。慧如告辞后,萧统仍意犹未尽,不由自主地跟随慧如到了草庵。等慧如发现他,他找借口继续谈论释家精义,久久不肯离去。
此后,他天天去草庵。表面上,他找她谈论佛理,实际上,他爱上了她。他是当朝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世间还有他不能成就的事吗?
他向她表明心迹,她只能无奈地笑。
萧郎,你是太子啊!
是啊,他是太子,将来的帝王。以后,万里江山都属于他,眼前这个女人又岂在话下?只要她愿意,他一定会将她接回宫中,与她长相厮守,不离不弃。
一句美好的承诺,慧如动了凡心。
她相信他会信守承诺,定不会负她。
《昭明文选》编定完毕,他终于要回到京城。离别前,他让她等待,等他接她回宫的那天。
她点点头,眼里充满无限的哀思与忧伤。她是相信他的,只是她不知道,她要等多久。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太子与尼姑之间,隔着的不仅是身份地位的差距,还有各自身份的不同使命。身为储君,已注定他不能感情用事。她身为尼姑,又如何能因情还俗?
只是,她还在等,等他兑现承诺,证明他对她的情不假。
可惜,他就此别去,再无归期。
她的萧郎,与她成为路人。她不能接受,相思成疾而去。
她的离去,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悲痛。他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为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地离去了。
这两棵树似乎也被他们的爱情感动了。数百年后,两树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至今活在世间。
有了上述的故事,诗人们再次加深了红豆为爱情之豆的印象。在以后的创作中,红豆已离不开爱情之思。
温庭筠的《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就是借助红豆来表达深入骨髓的相思之情: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深夜里,烛火明亮,她借着微黄色的光,嘱咐即将远行的他,不要忘了归期。“烛”,谐音双关,也有“嘱”的意思。而“长行”,隐喻指“长别”。围棋在这里,也并非两个人就着烛光下棋之意,而是谐音“违期”。她告诉他,不要因为长久的别离,而忘记归期。
她把相思的红豆嵌入小巧精致的骰子中,让他明白她对他入骨的相思之情。不管他去向何方,只要他看到这精致的骰子,便知道她还在思念着他。
红豆的爱情之思,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王维,一个翩翩公子,自幼聪慧过人。15岁去京城应试,因写得一手好诗,善工书画,通音律,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就连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岐王和玉真公主,都对他推崇备至。
玉真公主很欣赏王维,不过也欣赏李白。她对他们的感情复杂,坊间一直流传着玉真公主和他们的爱情故事。
公主脚踏两条船,王维便退出了公主的世界。他是才高绝顶的王摩诘,有着自己的骄傲,他的尊严不容任何人践踏。
他离开了她,并娶得良妻,开始了新的人生。
许是诗人的多愁善感作祟,高傲的王维离开后,才深知他对她是有情的。他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终因李白而彻底放弃了她。
许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判军攻陷,王维被捕后出任伪职,对官场仕途灰了心,然后买下宋之问的辋川别业,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
当王维写下这首《相思》时,也有人说,他在怀念曾经的一段往事。同时,他也思念,曾经青春年少时,他的政治抱负与理想。
晚年的他,“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远离尘欲,吃斋念佛,淡远之境自见。
而那位玉真佳人,后来也已成为修仙的女道士,与他过着一般无二的隐士生活。
当玉真纤手捧起红豆,不知她会相思谁?是李白、王维,还是早已解脱红尘,成佛成仙?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至少,李白相思着。
红豆,在历史人物的演绎下,再不能离开爱情之思。若不是王维,若不是古人,谁会在意一颗小小的红豆?如果没有对它赋予特殊含义,它不过平凡如绿豆、黄豆。可是,红豆一旦与相思相连,它再也不是它。
人们想通过红豆寄托相思之情,但对于红豆来说,情不过是它的陪衬。与其说是红豆成全了相思,不如说是人们的相思成全了红豆。
人世无常,众生有情,明知相思苦,偏偏愿意为他将豆熬成粥汤。那相思,熬透了,煮熟了,以为熬裂的伤口会痛到让自己放下,但谁知,自己宁肯在大锅中继续熬煮,承受那无比煎熬的痛苦,也不肯放手。
良辰美景,奈何相思。
那相思着的人,痛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