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推荐的书(张德芬推荐的开悟之书《当下的力量》)
曾经在极度迷茫的时期,有幸在机场书店看到张德芬老师的著作《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就像迷雾中的一点光亮,指引了我。之后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关注自身灵性的觉醒,直到又遇到这本开悟之书《当下的力量》。
这本书是身心灵大师埃克哈特托利的经典之作,20年蝉联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曾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500多万册,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之一,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教授也非常推荐这位大师的著作,这是一本“灵性开悟的指引之书”。
痛苦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
——埃克哈特·托利
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此时此刻。作者告诉我们日常焦虑和痛苦的根源,以及如何把这种受苦减到最少,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找到真正的力量,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
第一,焦虑和痛苦的根源
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我们大脑的思维,因为大部分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而是受控于它,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
张德芬老师在导读中借用ABC理论进一步解释这点,其中A是引发情绪的事件,B是你对事情的解读,C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一般来说,如果C不如人意,就都会去找A的不是,似乎通过处理、阻止、协调等,解决了跟A有关的人事物的问题,C就会变得圆满。
然而事实上只有B,才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正是B,不是A。同样一件事情为何在不同人眼里可以是完全悲喜殊途?就是因为理解和看法不一样。这也是为何说“境由心转”。
在这个过程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脑的思维,习惯性思维是很会自我保护和把自己排除在外的,诸如:那个做错事的人不是我!如果不是那个谁谁谁这样那样,我哪至于会做出这种行为?我平时不是这样的,都是因为那个谁他激怒了我,我才……。
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这就是我们受苦的元凶。
第二,另一个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
痛苦之身,它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释放而积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当外在事情不顺利时,它就会被唤醒。
痛苦之身需要用痛苦来喂养,书中提到为什么有的女性会重复陷入受虐的感情中,离开一个曾虐待她的伴侣,随即又进入另一段被虐待的感情,周而复始。或许她幼时曾受到伤害,于是惯性思维可能在她的潜意识中形成她质疑自己的价值的印象,她因此一直不自信,甚至找不到自己,需要通过依附别人或一段感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因此而在其中受到惩罚也认为在所难免。
第三,如何唤醒自己,让自己真正快乐起来
当我们被大脑思维所控制,焦虑过去和未来,而非活在当下。当我们被不断被唤醒的痛苦之身裹挟,走入更深的痛苦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唤醒自己?
作者提出“临在”(presence),就是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事实上,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
怎么做到临在?就是要关注我们的内在身体,专注于我们内在身体的能量场,去感知真正的意识。而不是像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被惯性思维裹挟着无意识地去重复那些伤害自己的行为。
这种专注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冥想来做到,培养自己更多的觉察力。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借助做一件让你能专注于其中的事情来训练自己的意识,比如练字、瑜伽、写作,等等,都会有帮助。
通过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和觉知,找到自己内在的“未显化状态”,用中国话说,就是无所不在的“道”,它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不受时空的限制,它就像一个能量体的本源,安静地存在于灵魂深处,与它的接触越多,越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能量,也就能在“外显的世界”中过得更好。
作者是中国《老子》一书的忠实读者,他提出的臣服于当下,用张德芬老师的解读来说,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含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臣服,意味着你对事实说“是”,因为所有的抗拒只会让你更加痛苦,而事实就是事实,不愿接受只能回去喂养自己的痛苦之身。如果你说我需要时间来面对现实,那无非是更晚把注意力放到当下,那当下这一刻可能又白白流走了。
作者在篇末说到人怎么才能不怨恨,做到宽恕,宽恕自己也宽恕别人?
他说:“没有人会选择失常、痛苦、冲突,没有人会选择疯狂。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意识来消除过去,没有足够的光来驱散黑暗。你没有完全地保持临在,你还未完全觉醒。”
他说:陷入这些状态的时候,人就是一种病态的疯狂。但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也就不再怨恨了。因为,“你怎么能去怨恨别人的疾病呢?唯一合适的反应就是慈悲。”
这本书实在是一本实用的好书,张德芬老师说这本书不能用大脑去读,要用心灵甚至灵魂去读,深以为是,每次打开都有新的收获。
愿我们都能通过学习和修炼自己,认清时间的幻象,活在当下,找到真正的力量,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得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