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临幸是什么意思(清朝宫廷史:什么是“幸宫”)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又是一个边疆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加上各种清朝宫廷电视剧的轮番轰炸,故而民众对清朝宫廷秘闻感到好奇和新鲜。
有关清代皇帝宫廷内的生活特别是与众多后妃情感的宫廷生活,由于这是属于真正的宫闱禁忌,不可能公开见诸于正史。
但也有些乱七八糟的传闻,可以从中探知了解皇帝“幸宫”之谜。
何为“幸宫”?
在古代,皇帝去某一个地方或者某位妃子居住的宫殿,就被称之为“临幸”。
在众多传闻中,最为广为流传的一种传闻是,清朝皇帝在每天用完晚膳后,一般会留在尚书房阅读批阅公文和奏折,但是有些时候,皇帝兴致来了,也是在晚膳后,决定哪个妃子进行侍寝。
每个妃子有一块宫牌,也就是所谓的绿头牌,和清朝宫廷电视剧里演的那般,这块牌面上写的是妃子的姓名。
备好了晚膳之后,敬事房大宦官会将几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于是这些牌子也被称之为膳牌。
等皇帝用完晚膳后,皇帝如果回自己寝宫或者尚书房处理政务,那么大宦官会撤掉牌子。
如果皇帝兴致来了,大宦官有所会意,就会举牌跪于皇帝面前。
有些时候皇帝临时没了兴致,就会说“去”。
若有属意妃子,想要妃子过来陪陪自己,则会在银盘中拿出一块牌子,扣过来,背面向上。
大宦官就拿过此牌,交给另一名手下伺候的小宦官,这位小宦官就专门负责把妃子背扛到皇帝寝宫来。
这名妃子进了皇帝的寝宫后,则由小宦官将妃子从皇帝脚下送进去,妃子一骨碌钻入被中,敬事房大总管与驮妃的小宦官立候于窗外,听候动静,做好记录,旁边有专人在起居录里面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皇帝临幸某妃子。
临幸的时间长度是固定的,到了时间,妃子必须离开皇帝寝宫,如果临幸的时间太长了,太久了,则在窗外的大总管必然声高气足的高唱:是时候了。若皇帝不听,依然在临幸,不答应把妃子抬走,大总管隔一段时间就会再唱,这样反复三次。
等到皇帝临幸完毕,命小宦官入内,妃子则仍由皇帝脚下退出,由小宦官再背回去(《中国深宫实录》)。
在另外一本文献资料《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中记载:当皇帝临幸妃子之后,大总管会跪地向皇帝请命“留不留?”这是问皇帝,这位妃子要不要留下子嗣。如果皇帝说“留”,则在内务府一本专门的册子上注明某年某月某日临幸某人,用来作为未来这位妃子妊娠的有效证明;如果不留,大总管就会命令周围的小宦官取这位妃子身上某穴道按捺,这样就可以使她不孕,从而无法诞下子嗣(效果好不好,没有记载)。
如果皇帝没住在皇宫,而是住在圆明园的话,那就不会去用这套方法。
在《中国深宫实录》记载:在圆明园,膳牌之法依旧使用。但是皇帝召幸妃子,就在妃子住的园子门前悬挂一个大大的红灯笼,在其它行宫也是这样做(原来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有历史原型的)。
宫女们进入宫廷后就要全部梳辫子,一旦被皇帝召幸并获得相应的封号,就要把头发盘上去。
也有时人在笔记中记载(《清稗类钞》有记载),认为皇帝晚上夜宿在某地方,临幸某人,内务府都是要登记造册,并全部报告给皇后。若有不合规矩的行为,皇后则可以惩罚皇帝身边的小宦官,以达到劝诫皇帝的效果,如果太过逾矩,到时,皇后可以在皇帝寝官门外背诵王朝祖训,皇帝必须在自己寝宫内跪下,听完祖训才作罢。
咸丰六年(1856年)春,咸丰皇帝住在懿贵人处(也就是未来的慈禧太后)多日,荒废朝政。孝贞(也就是未来的慈安太后)便头顶祖训,到咸丰皇帝寝宫外,跪正,命小宦官请皇帝立刻起床,听训。
咸丰皇帝被吓到了,立刻制止说,我马上要早朝了,不用念了,我直接去。咸丰皇帝不一会儿就从早朝退朝回来,看到坤宁宫孝钦(慈安太后)还跪在地上,懿贵人则坐于正中,历数自己过去的种种过失,并当着咸丰皇帝的面用杖责辱她。
在封建王朝,特别是靠后的封建王朝,宫廷有整套越来越完善的制度。
但是皇帝既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就拥有无限的权力,对宫廷内的事务就可以为所欲为,虽然有所谓的祖制或某些宫廷规矩,却根本无法真正约束皇帝的作为。
比如《清帝列传》中记载:咸丰皇帝在圆明园中居住的时候,就做过一件十分荒唐的事,那就是雇佣几十名民女,在宫廷内打更巡逻。每天夜晚都必须有三人轮流守在皇帝寝宫外,每个民女手上都绑上一个铃铛,在外摇动,琳琳作响,咸丰皇帝可以随时召外面的民女侍寝。
这些到底是野史还是真史,已经很难说清。宫廷妃子之事,毕竟涉及皇室秘闻,所以只能从一些民间野史中略见端倪,是真是假那就只能看自己信不信了。